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贵州画院和贵州美术馆等美术机构陆续推出丰子恺作品展。这不仅是因为今年恰逢丰子恺先生逝世50周年,更是由于其爱国热忱和民族气节值得后人铭记。他曾发出“宁当流浪汉,不做亡国奴”的呐喊,在长达9年的“艺术逃难”过程中,创作出诸多抗战题材的艺术作品,呼唤民众团结一心、抗战到底。本期特刊发相关文章,以展现丰子恺的抗战艺术实践,鼓舞人们缅怀历史、砥砺前行。
丰子恺被称作“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他不仅是一位温文尔雅、天性率直、真情尽显、成就辉煌的艺术大师,还是一位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强烈的家国情怀的“文艺旗手”。在抗日战争期间,丰子恺的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理论探索,体现了其鲜明而强烈的民族大义。
在这个关乎中华民族命运与前途的危难时刻,丰子恺从心底发出了“宁当流浪汉,不做亡国奴”的呐喊与选择。1937年11月,他毅然舍弃家园携老带幼走上万般艰辛、历经九年的“艺术逃难”之路,开始了属于丰子恺特有的抗战历程,直至抗战胜利返回家乡。
丰子恺所具有的强烈而深厚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构成了其艺术创作的基本内核,主要表现为关注时代重大题材,反映重要社会生活,展现特定时代情感表达。
牢牢坚守民族气节
抗战爆发后,丰子恺于1938年8月17日《大公报》上刊登的《志士与汉奸》一文中写到:“我无论如何不能做汉奸。精神的、物质的财产我全部丢掉,就是因为不能做汉奸。为什么肯做汉奸?我想多数是为贪生怕死。倘不贪生,不愿屈节事敌。倘不怕死,非但不做汉奸,且可做游击队员了。故志士与汉奸的差别,可说在于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注重精神生活的人可为志士,注重物质生活的人可为汉奸。”
在1939年6月2日《读爱国诗选》上发表的文章中,他又写到:“抗战以来,常闻无耻之徒,见利忘义。为顺民者有之,当汉奸者有之,希望屈膝求和者有之,甚至身为党国要人,而倒戈事敌者,竟亦有之!此等人名为男子,实与熊狗无异!”
“1937年11月下旬,日寇以迂回战突犯我故乡石门湾,我不及预防,仓促辞缘缘堂,率亲族老幼十余人,带铺盖两担,逃出火线,迤逦西行。”面对背井离乡,走上逃难之路的丰子恺在《辞缘缘堂——避难五记之一》一文中写到:“环境虽变,我的赤子之心并不失却;炮火虽烈,我的匹夫之志决不被夺,它们因了环境的压迫,受了炮火的洗礼,反而更坚强了。”
丰子恺在抗战期间所写的文章《只要他能醒来》《国格的象征》《只要拉他进来》《大汉与顽童》《衣冠禽兽》《日本政策的高明》《日本的空城计》《日本空军近视眼》《小泉八云在地下》《国格堕落》等杂文、小品文,如刀枪、似匕首,无情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兽性,并从民族特性、历史根源、文化积淀等不同角度,让大众认识敌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含糊,没有妥协。
唤起民众同仇敌忾
抗战期间,丰子恺用他手中的“五寸不烂之笔”,以一幅幅漫画、一篇篇文章,表现战争带给人们颠沛流离的痛苦,更用画笔无情地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如控诉敌军残暴到令人发指的漫画《空袭》《轰炸》《小主人的腿》,生动真实地再现了那些悲惨的场景。
丰子恺曾这样控诉日寇暴行:“普天之下,凡有血气,莫不爱好和平,厌恶战争。我们忍痛抗战,是不得已的。而世间竟有以侵略为事,以杀人为业的暴徒,我很想剖开他们的心来看看,是虎的?还是狼的?”
1938年5月,丰子恺一家逃难到了武汉。丰子恺被群情激昂的抗战场面深深感染:“一到汉口,仿佛睡醒了,因为此间朋友咸集,民气旺盛。我从来不曾如此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华国民!我不惯拿枪,也想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
彼时,文艺界人士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还创办了会报《抗敌文艺》,编辑委员会共33人,丰子凯是其中之一。丰子恺为《抗战文艺》题写刊名,并发表宣传抗战的绘画作品,如《君到前线去,寄语我儿郎,若非打胜仗,不得还家乡》《大哥同小弟,一马两人骑,马上抬头看,空军杀敌归》等。丰子恺的《仁者无敌歌》,以白话诗的形式,道出了中华民族面对日寇的侵略行径表现出的无比愤恨,鼓舞民众奋起反抗,为正义而战。
丰子恺在《劳者自歌》一文中也写到:”我们中华民族因暴寇的侵略而遭困难,就好比一个健全的身体受病菌的侵害而患大病,一切救亡工作就好比是剧药、针灸和刀圭,文艺当然也如此。我们要以笔代舌,而呐喊‘抗敌救国’,我们要以笔当刀,而在文艺战线上冲锋杀敌。”
极力弘扬团结抗战
丰子恺自始至终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其身上充分显示了抗战必胜的民族自信心,并以此鼓舞人民抗战必胜。1939年3月,《宇宙风乙刊》刊登的《中国就像棵大树》是其代表作。丰子恺以大树比喻生生不息、顽强生长的中国人民,并写道:“日本鬼子打中国,只见中国兵越打越多,他们终于打不过我们。现在我们虽然失了许多地方,但增了许多兵士,所以失去的地方将来一定可以收回。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丰子恺还在《中国是一棵大树》画作上题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更蓬勃。”
丰子恺的漫画《大道将成》也是反映抗战主题的重要画作。在《“七七”三周年随感》中,他大力弘扬团结抗战一致对外:“我眼见的三年以来,国人一年团结一年。到了‘七七’三周年的近日,我国建制没有县界省界,凡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了。”并创作漫画《散沙团结,可以御敌》。他在散文《爱护同胞》中写到:“古语云:众志成城。我们四百兆人团结所成的城,是任何种炮火所不得攻破的!”丰子恺创作歌词《我们四百兆人》借以弘扬“深沉雄壮,威而不猛”的中华民族精神。
丰子恺坚持抗战的信心还体现在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幽默诙谐的笔调书写散文、创作漫画,给战争压力下的百姓带来精神的享受。如《愿做安琪儿 空中收炸弹》《炸弹做花瓶》等。
推动抗战艺术创新
丰子恺作为一名艺术家,投身抗日行列,鲜明地提出艺术要服务于抗战:“抗战期间,军事第一,胜利第一。艺术教育恐要一直排在后面了。”丰子恺十分重视研究抗战艺术,提出“怎样才是良好的抗战艺术”。在《谈抗战的艺术》中指出:“抗战艺术贵乎浅显易解。故最浅显而最被理解的,便是最良好的抗战艺术。抗战艺术必须具有宣传的效力。既然必须具有宣传的效力,我们就可以说:宣传力越广大的,抗战艺术越良好。欲求宣传广大,故一切抗战艺术均宜取用浅显易解的形式,务使农夫工人小学生都能懂得。懂得的人越多,抗战艺术价值越高。”丰子恺通过创作漫画、歌词歌曲、杂文等积极投身抗日宣传,鼓舞民众抗战精神。
丰子恺艺术所蕴含的强烈民族精神与关注世间冷暖、葆有童真童趣、充满矜恤仁爱共同构成了丰子恺艺术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研究与弘扬丰子恺的抗战艺术,对于深入了解丰子恺独特的人生经历、传承丰子恺艺术精神具有深层价值。
(作者为丰子恺研究会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