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潮涌中原 波撼楚天——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湖北展综述

        作者:彭彬 张雷2025-09-03 07:49:42 来源:大河美术报

          展览现场 记者 彭彬 摄

            以中原画风为旗,以时代精神为魂,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在走遍全国29个省(区、市)后,于8月23日亮相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这不仅是一场高水准艺术盛宴的华美绽放,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文明对话。

            本次展览与研讨会,超越了简单的作品陈列与学术研讨,其本身即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次生动演绎与文化守正创新的鲜活实践。它成功地在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艺术桥梁,引发了湖北美术界及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与深度思考。正如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乃蔚所评价的,此次展览为全国美术界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范本,对艺术家如何更好地以艺术之力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深刻启迪作用。

            文化根脉的

            当代回应

            从河洛古国的文明曙光,到商周青铜的纹饰华章;从魏晋风骨的书画传承,到唐宋水墨的意境开拓,中原厚土始终是中国美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谢晓虹说,“中原”二字,历来承载着中华文明最深沉的记忆,而“中原画风”正是中原美术家们对这份文化根脉的当代回应。展览作品中,既有对黄河、沃野的雄浑抒写,也有对古村乡俗的细腻捕捉,更不乏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把握,充分展现出艺术家以笔墨承载使命、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担当。

            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王志新认为,千年的文化沉淀孕育了河南美术独特的精神面貌和美学风格。从传统到现代,从民间到学院,河南美术经历了重要的现代转型和重构,呈现出独特的样貌。“河南美术已成为中国美术版图的重要力量。”

            湖北美术出版社原社长孙恩道观展后由衷赞叹:“王者大中原!”他表示,中原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次展览充分体现了大中原文化的厚重和苍茫,很多美术作品无论水墨表达还是造型语言,都属国内一流水平,主题提炼精准,深刻反映了时代风貌。

            “艺”脉相通的

            江河共鸣

            河南与湖北,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历史深处有着剪不断的联结。正因为此,两地美术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

            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马国强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引起了豫鄂两地众多美术人的共鸣。他说,在文化根脉上,河南的中原文化与湖北的荆楚文化,同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柱——中原文化的“中正厚重”与荆楚文化的“灵动瑰丽”交相辉映,共同书写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这种深厚联结,在美术领域体现得尤为鲜明。不少河南籍艺术家如鲁慕迅先生、白统绪先生等在湖北扎根创作,为湖北美术注入中原的沉实力量;众多湖北美术人才也在河南留下艺术足迹,用荆楚的灵动笔触丰富了中原美术的表达。湖北美术学院作为华中地区美术教育的重镇,为包括河南在内的周边省份美术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

            出生于河南郑州的王志新,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他坦言,自己早年的艺术启蒙深受中原前辈艺术家的滋养——曹新林是他的授业恩师,王宏剑、段正渠、段建伟等亦是他青年时代重要的艺术引路人。而谈及河南与湖北两地美术的渊源,版画大家陈天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作为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建系的重要奠基人,陈天然从根本上影响了湖北版画的艺术血脉与发展路径。正是出于这份深沉的中原艺术情结,在王志新出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后,他率先引进的重大展览,就是“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交流,更是一场情感的回归。

            湖北美术学院副校长、湖北省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张炼也表示,湖北版画起源于河南艺术家陈天然先生,他对湖北美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张炼说,或许是限于规模,此次展览上铜版画、丝网版画相对较少,而这些画种依托高校才能更好发展。听说郑州美术学院已经独立建制,他为此感到十分高兴。希望以后,湖北美术学院、郑州美术学院能常来常往,携手推动两地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发展。

            守正创新的

            艺术实践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志新将中原画风的显著特点概括为:雄浑、大气、厚重、质朴的审美品格,极具地域性的当代表达,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传统与当代融合发展创新的态势。

            “中原画风在守正创新方面坚守得很好,在强调包容性、生活化的同时,将多元的语言、创新的形式用在主题性创作中。多年来,河南美术家在自己的地域文化中深挖,下最笨的功夫,呈现出了最好的效果。”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馆长方志凌如是评价。

            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委员、湖北美术学院教师谭大利认为,中原画风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朴实和坚韧”。令他尤为敬佩的是,河南美术家始终能站在合适的立场,表现中原的一方水土。这也是其他省份的艺术家所不具备的特点。

            “这方黄土,是黄河流过的土、生长麦田的土、孕育文明的土、哺育百姓的土。”武汉画院副院长、武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严好好评价道,河南画家的作品深深扎根这片土地,在笔墨之间反映中原地域特色,也让观众看到了传统的根脉和创新的锐气。

            在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徐文涛教授看来,中原画风不仅是一种风格,更是河南精神风貌和丰富文化的体现。其包含了河南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当前的科技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通过本次展览搭建的平台,豫鄂两地美术界可以联合组织更多的区域性项目,推动两地艺术家创作更多有生命力的作品。

            筚路蓝缕的

            传承之路

            自2016年开始,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开启全国巡展的步伐,湖北展是第30站。展览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漆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基本代表了河南美术近年来的最高创作水平,多件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巡展每到一地,都引起了当地美术界的高度关注,赢得了诸多赞誉。巡展在湖北收获广泛好评,多位艺术家表示,中原画风巡展规模大、品类齐全、艺术水准高,称得上是一次小型的国展。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文利说,十年巡展,不仅展现了中原美术风采,叫响了“中原画风”品牌,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中原美术精神,极大地锻炼了美术队伍,为河南美术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郝孝飞认为,展览充分体现了河南美术界在管理策划层面和地域文化推广层面的自信。通过集结省内优秀作品进行全国巡展,并系统推广“中原画风”这一美术品牌,河南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有益借鉴。

            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作室主任柳秀林等人注意到,此次展出作品中,既汇聚了马国强、曹新林、丁中一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也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的创新力作。柳秀林说,“这体现出河南对青年画家的推动力度之大”。展览中,付万全的《黄河源》、侯泽涛的《科技兴农逐梦时》、秦一凡的《人生如戏》等作品前,聚集了一拨又一拨观众驻足欣赏。这些作品曾在近年来的全国性美术大展中入展或获奖,引起了美术界同行的关注与深入讨论。谢晓虹对此评价道:“从中可以看出,河南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形态与艺术面貌,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准。”

            “河南美术后继有人!”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何清俊教授也表示,中原画风全国巡展,是河南美术对外展示交流的平台,是用美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交流,也是培养新人的重要平台,很多年轻艺术家在巡展过程中脱颖而出,不断走向成熟。

            汤湖美术馆馆长王心耀参观展览后,称赞河南美术队伍阵容整齐,用实力证明了美术大省的地位。张炼直言,巡展产生的能量不可估量,让人充分感受到河南美术生机勃发的创作状态。

            站在中原画风河南优秀美术作品湖北展的展厅中,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明不禁感慨万千。他提到,自中原画风构建至今,岁月已在他的鬓角染上霜华。想到今年即将完成这场历时多年的巡展壮举,他内心涌起无限感怀。展厅中这些熟悉的画作,凝聚着河南老中青几代书画家的心血与智慧,代表了河南美术的最高水准与最新探索,也见证了中原美术家们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执着与艰辛。正是在河南省委宣传部与省文联的持续支持和引领下,中原画风才得以走向全国,巡展四方,将河南美术的声量与影响传遍大江南北。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高举文化旗帜,承传统精华,开时代新境,推动中原美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新的崛起与高质量发展。”李明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7.99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