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极目楚天舒丹青翰墨长

        作者:周峰2025-07-31 08:53:20 来源:湖美国画

          值此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5周年之际,“极目楚天——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作品展”将于中国美术馆隆重启幕。此次展览既是回望峥嵘岁月、致敬风骨先贤、审视时代变革、展望未来图景的艺术盛宴,亦是学校立足时代之变、科技之变、学科之变,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等方面交出的时代答卷。极目楚天,我们深感艺术传承的磅礴伟力与创新发展的无限契机,其浩荡之势,势不可挡。

          一、烽火淬炼:百年湖美的精神底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回望湖北美术学院(前身武昌美术学校)自1920年肇始的办学历程,这105年绝非寻常岁月,而是一部在民族命运沉浮中砥砺奋进的艺术教育史诗,更是一部以血肉之躯和赤子之心书写的,浸染着血泪与荣光的民族精神壮歌。

          犹记1938年,抗日烽火骤起,山河破碎,刚刚修缮一新、承载着无数艺术梦想的武昌艺专水陆街校舍,顷刻间在日寇的炮火下化为焦土。然而,“可毁者物质,不可毁者精神”。为存续中华美育之脉,学校毅然踏上西迁之路,溯江而上,辗转宜都古老背、江津德感坝,这是一段悲壮的行旅。1944年,时任校长唐义精先生与其胞弟、才华横溢的唐一禾教授,赴重庆参加师范教育研究会,不幸遭遇意外,以身殉艺。他们的罹难,非仅一家一校之悲恸,实乃国难时期整个民族文化艺术所承受的锥心之痛!屈原那泣血的吟诵,正是唐氏兄弟及那一代湖美先驱们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美育理想的无限赤诚与对民族文化的深沉挚爱。这种在极端困厄中百折不挠、为艺术理想九死未悔的精神,早已如磐石般熔铸为湖美人的精神血脉,成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基因密码。正是这份由血泪浇灌、在烽火中淬炼的坚韧与执着,奠定了湖北美术学院最深沉、厚重的精神底色。

          二、文脉赓续:丹青翰墨的荆楚华章

          石磊磊兮葛蔓蔓。——屈原《九歌·山鬼》

          纵使乱世如磐、荆棘丛生,艺术的火种在湖美这片热土上也从未熄灭。中国画与书法专业自创立以来,便一直是学校的核心专业,如同长江汉水,虽历经时代风雨的冲刷与激荡,却始终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百年艺海,名家辈出,灿若星河。张肇铭先生笔下的花鸟,生机盎然,意趣天成,将荆楚大地的灵秀之气跃然纸上;王霞宙先生的花鸟世界,笔墨雄健,构图奇崛,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革新精神;闻一多先生博学多才,虽以诗闻名,其炽热的爱国情怀,如春风化雨,深刻浸润着早期湖美的艺术氛围;易均室先生于金石书画、文字学皆造诣精深,为书法篆刻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根基;张振铎先生的花鸟画风,融合南北,气势磅礴,尽显大家风范;唐醉石先生乃西泠印社巨擘,其篆刻书法,古拙浑厚,力追秦汉,泽被深远;周令钊先生作为“国家形象设计师”,虽艺术实践广涉设计、壁画等领域,然其深厚的传统中国画功底与贯通中西的视野,亦为湖美增添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少峰先生书画印兼擅,其书法苍劲古拙,绘画质朴大气;王文农先生的花鸟画格调清新,笔墨精妙;汤文选先生的人物、花鸟,尤其大写意虎雄强霸悍,开一代新风……这些名字,连同更多未能尽述的先贤,共同构筑起湖美早期中国画与书法教育的巍峨殿堂。他们践行着“兼容并包、推陈出新”的办学理念,既扎根于深厚的民族传统,又勇于探索时代新声,这种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精神,始终是指引湖美中国画与书法教育发展的不灭明灯。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湖美薪火相传的教学实践,在新时代结出累累硕果,孕育出新一代才华横溢的中国书画人才。学院在坚守笔墨核心、深研传统经典的同时,积极回应时代变革,鼓励艺术语言的多元探索,形成了传统与创新并存、写意与工笔共荣、水墨与色彩交响的兴盛气象,成为百年文脉在新时代的璀璨绽放。

          三、学科精进:特色纷呈的时代画卷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湖北美术学院的中国画传统底蕴深厚,花鸟、山水、人物三科体系完备,工笔与写意并重,卓然立于中国艺术之林,形成了鲜明的学术谱系与地域特色。

          花鸟画领域,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三位先生筚路蓝缕,开荆楚花鸟画新风之先河;赵合俦、徐松安、邓少峰、闻钧天等先生承前启后,在继承中拓展深化;冯今松先生以独特的构成意识和装饰趣味,赋予花鸟画以现代诗意;陈立言先生笔下人物与花鸟,意趣高古,自成一格;陈运权先生的工笔花鸟,精微雅致,意境幽远……他们共同谱写了湖美花鸟画坛的华彩乐章。

          山水画领域,欧志先先生笔墨沉雄,意境苍茫;邵声朗先生画风清新俊逸,融汇南北,尤重写生与意境营造;刘一原先生的水墨山水与抽象表现,拓展了水墨的疆域;秦岭先生则笔墨苍润浑厚,构图宏大,于传统中寻求时代精神的表达,为湖美山水画树立了新的标杆。

          人物画则在几代艺术家的接力探索中焕发出崭新的时代生命力:从早期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的传统,到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带来的风格多样化,再到当下对当代社会、个体精神乃至文化身份的深度思考与多元表达。以陈孟昕教授为代表的工笔重彩人物,造型严谨,色彩瑰丽,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李峰教授则以其扎实的写实功底和深沉的人文关怀,塑造出众多感人至深的当代人物形象;叶军教授在写意人物领域笔精墨妙,形神兼备,充满生活情趣与文人气息;郝孝飞教授等新一代艺术家,则在传统笔墨与当代观念之间寻求融合与突破,展现出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四代同堂,各具风采,共同推动着湖美人物画不断向前发展。

          书法专业招生虽正式开始于1999年,但书法篆刻教学历来有之,在学院深厚的艺术土壤滋养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迅猛,成果斐然,已迅速成长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师资队伍汇集了创作与理论兼擅的精英力量,教学体系严谨完备,既注重对篆、隶、楷、行、草各体经典碑帖的深入研习,强调扎实的笔墨功夫与文化修养,又鼓励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进行书法艺术的创造性探索。师生作品在全国重要书法篆刻展览中屡获殊荣,学术研究亦不断深入,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广阔的前景。书法学科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湖美“大美术”的学科格局,使丹青翰墨相得益彰,构筑起湖美艺术精神的完整表达。

          四、极目楚天:薪传与创新的时交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所在,亦是我们的责任所系。站在建校105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团队将继续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砥砺奋进。

          我们深知,真正的传承并非泥古不化,而是立足荆楚大地深厚的文化沃土,汲取其浪漫、雄奇、灵动的精神气质,同时放眼寰宇,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拥抱时代变革,广纳艺术新知。我们既要深入研习经典,守护笔墨精魂,理解其内在的文化逻辑与审美价值,让传统艺术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也要敏锐捕捉时代脉搏,鼓励在题材、语言、形式、观念上的大胆探索与突破,推动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艺术在时代创新中焕发新生。

          本次“极目楚天——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作品展”,精心遴选了学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包括部分杰出校友)的代表性作品及课徒稿百余件。这些作品,既是对学院百年中国画与书法文脉的深情回望,亦是当下教学与创作的集中检阅。它们或雄浑苍劲,或清丽婉约,或工致精微,或写意纵横,或坚守传统法度,或探索形式新境,共同绘制了一幅展现荆楚气派、时代风貌与湖美精神的壮阔艺术画卷。

          我们祈愿,这汇聚了湖美人心血与智慧的丹青翰墨,能为湖北美术学院新启百年华章,镌刻希望之崭新注脚;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繁荣鼎盛,贡献绵薄之力;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湖美方案。

          极目楚天,心潮澎湃,丹青不老,翰墨长新。谨以此展,致敬历史,感恩时代,启迪未来。诚挚欢迎各界朋友莅临中国美术馆,共赏这场跨越百年的艺术盛宴!

          文/周峰,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