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艺术助力跨文化交际的进程中,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循序渐进,深化文化认知是奠定表达基础的关键。学习者通过研读权威典籍、学术著作与前沿成果,探究书法艺术在其文化体系中的起源脉络、风格演变,剖析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的生成逻辑,形成清晰且扎实的认知,才能为后续的理解和表达提供充足养分。
此外,参与多元化文化交流活动同样重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书法研究者、爱好者对话,倾听其对书法在本国文化语境中的独特解读,借助跨文化思想碰撞,可以拓宽认知边界,打破固有文化局限,客观认识书法艺术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
完成研习后,学习者应定期反思总结,梳理收获与困惑,分析认知差异成因及对交际表达的影响,将零散知识整合为系统体系。
培养跨文化意识是注重表达策略的核心。以书法为媒介,基于文化差异进行适应性表达,可避免误解。如向西方受众介绍中国书法时,需考量其对抽象艺术的接受度,采用他们熟悉的表达方式去传递书法的意境和美感。
同时,学习者应系统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和方法,熟练运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表达策略。相关人员在介绍书法艺术时,对于“气韵”“风骨”“意境”等中国特色文化概念,要进行适当解说和阐释,通过类比、举例等方式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理解;始终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倾听对方的建议,不断优化表达内容。
另外,相关人员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输出时,应摒弃直译,需引入象征转译策略。结合文化背景与认知差异,转译书法艺术美感,寻找文化共鸣点,使表达契合对方审美与艺术特征,以易于被接受、被认可的形式出现,突破文本翻译的局限。
(作者单位:云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