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抱素怀朴 安性约身——刘杰艺术的本真之境

        作者:杨波 葛靓靓2025-07-04 08:53:07 来源:大河美术报

            刘杰 《林州石板岩写生》 油画 70cm×100cm 2023年

            当代中原美术的繁荣与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的持续深耕密不可分。在几任主席的带领下,河南美术界团结一心、兢兢业业、勇于开创,推动了中原美术的发展。刘杰便是其中一位。

            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他不仅以油画与国画的双重实践探索着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交融,更以“中原画风”的集体叙事,在中国美术界掀起一场“中原风”。“中原画风”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地域性并非保守的理念,开创了一个中原美术独有的文化自信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而刘杰自身对艺术创作与人生的多维度探索,也在“如何回应科技冲击与本土化张力”的命题下,为当代美术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个案。

            朴生万物

            山水悟道中的自然观照

            毕加索对马尔罗说:“您知道一些中国谚语,您算是位中国通。有那么一条中国谚语,它道出了绘画里最妙的东西——不该模仿生命,应该作为生命而工作。”

            中国古老的美学智慧打破了西方观念中“艺术即模仿”的认知,主张艺术应当关注、刻画生命本身,指引我们坚定“艺术即生活”“艺术即真实”的立场。刘杰的艺术实践始终扎根现实生活,以艺术为镜映照现实,实现了个人对朴素艺术观的坚守。

            刘杰成长于中原大地,农耕文明脚踏实地、淳厚朴实的价值观无声地滋养着他的品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的中国绘画美学基因以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方法论悄然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作为一位河南艺术家,刘杰的作品透露着河南人特有的务实与包容,始终坚持素朴与真实的理念。其中,“素朴”一词是贯穿刘杰作品的中心词汇,体现出他在纷繁世界中剥离表象,直抵存在核心的哲学思考,带领他在油画与中国画的形式及审美之间架起桥梁,呈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20世纪80年代,正值青春的刘杰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毅然返回故土,此后便一直在河南耕耘。因此,他的油画描绘的多是河南的自然风光,诸如池塘、平房、树木、田地、山野等,没有复杂的材料与花哨的笔触,没有宏大的主题与深沉的叙事,没有特别追求奇异夺目的构图与夸张的造型,有关艺术创作的种种技巧都让步于对真实与质朴的追求。弃一切人工而就“天然”和“本真”,每一处色彩都真实地还原了对乡村生活的感受,将自然的本原状态呈现于观者的眼前。所以,他的风景画不仅仅是隔着玻璃挂在博物馆中的风雅之物,更是在观看时抬脚就能迈入的乡野与日常。

            在刘杰画笔下,总是能感受到他对这片厚土的热爱。《登封写生·之七》描绘了山村中土地环绕的房屋,坑洼崎岖的土路是通往房屋的唯一路径,土地、房屋、树木紧密相连,这种场景在随处都是柏油大道的城市已不多见,却是与土地深度联结的河南人最无法忘怀的场景与记忆。刘杰对自然物象的畅意抒发在水的刻画上尤为突出。《信阳郝塘写生·之二》与《龙门印象》中的水面,体现了画得深入而不要清晰具体的宗旨,寥寥数笔即将水面倒影的天光之澄澈、树木之青翠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离不开他在艺术上的辛勤耕耘与坚持写生,这种对自然景象的深度观察,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理解。

            庄子曾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正是这份对自然与人的真诚,使得刘杰的艺术作品给予纷繁复杂的世界少有的宁静与恬淡。

            朴传文心

            文化担当中的薪火相传

            《画学心印》载:“画虽一艺,而气合书卷,道通心性。”作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不忘肩负的使命,积极通过策展、教学等推动

            河南艺术生态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刘杰刚参加工作时,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包括他在内仅有5人,有时甚至只有他和时任主席方照华两人负责日常工作。但这样艰难的工作环境不仅没有消减刘杰对艺术的赤诚追求,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扎根中原沃土推动美术事业发展的信念。自1988年进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工作至今,在近40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一直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为推动河南美术“请进来,走出去”而奔走。

            刘杰2016年当选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后,便致力于“中原画风”全国巡展,将朴素育人之道植入地域文脉以扶持青年艺术家,将地域文化的朴素基因转化为可传播的审美范式以提升河南美术的影响力。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壁画展区落户河南,打破了河南从未举办过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局面。此后,河南承办的国家级展览日益增多。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壁画展区再次落户河南。这一切都为河南美术创作者了解最新美术动向与跨区域学术交流提供了路径。

            刘杰在美术工作中的旷达与真诚,正契合老子《道德经》中的“古之善为士者……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真正的质朴源自内心世界的深厚与丰富,无需借助外在的繁复修饰,而是如同树木扎根于土壤般,从本真的纯粹与内在的笃定中自然生长。

            刘杰朴素的艺术人生观揭示出,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艺术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技法的登峰造极,而在于以对艺术之坚守寻求本心,以人格之光烛点燃群体的希望之火。纵观艺术史,真正的艺术突破永远始于心灵的觉醒。因此艺术家应当将创作视为一场精神修行,去伪存真,彰显超越技术层面的生命体悟。

            (作者杨波系河南大学明德特聘教授,葛靓靓系河南大学2024级在读艺术学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