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参观“岁朝迎祥 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 卢 旭 摄
1月29日(正月初一)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乙巳年首个开馆日。国博北门外,观众早早地排起了长队。
“我们是来国博迎大红‘福’的。”来自安徽的徐安行携一家老小8人,6点半就来到这里排队。虽然当天参观人数众多,不过徐安行一家人通过老年人快速通道,节省了不少等待时间。“听说今天国博有书画家为观众写‘福’字,我们希望早点来讨个好彩头。”徐安行说。
这一天,国博邀请了一批书画家现场书“福”送“福”。书画家奋笔疾书,观众热情高涨,大红“福”字盈满厅堂,洋溢新春氛围。得到了两张“福”的北京市民刘翔开心地说:“我要把这份祝福带回家裱起来,让福气伴随家人一整年。”
国博为蛇年新春特别策划的“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最聚人气。展览精选近200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涵盖青铜、玉器、钱币、陶瓷、金银器、漆器和书画等多个品类,通过“景星庆云至,天授人和时”“乾坤万象和,山固寿无疆”“又是春时节,春色如人面”3个单元,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本次展览中不乏“明星”文物,包括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妇好鸮尊,以及充满新春氛围感的桃花洞釉灯笼瓶、白玉“天官赐福”佩、“好酒”白釉盘等。“因为我属蛇,所以来国博找带有‘蛇’元素的文物。”来自甘肃的观众马梦冬说,“我很喜欢彩绘蛇陶俑,专门跟它合影并发了朋友圈。”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策展人诸葛英良表示,展览深入挖掘文物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解读其造型、图案、历史背景等蕴含的吉祥祝福,将其与现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使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成为传递祥瑞、福泽的象征,增强民众与文物、博物馆的情感连接和心理共鸣。
位于中央大厅的“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也颇受瞩目,在欢乐春节氛围中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为传统佳节增添了别样的文化魅力与深刻内涵;“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将“美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为春节增添了异国情调。
为庆祝新年,国博还推出40余款精美文创,《国博日历》《活版印刷月历》外观靓丽,功能多样;磁吸春联、春联冰箱贴带来新玩法;元宵行乐年货礼盒中,点心、茶叶、红包样样俱全,外包装以独特的立体纸雕灯制作而成,营造新春氛围感。
与此同时,国博还在大厅艺术长廊南侧开放了综合休闲空间,书香、美食、文创一应俱全,备受观众好评。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廖飞说:“愿丰富多彩的文创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为观众送去浓浓年味和独属于国博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