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闲情》80cmx60cm 2024年
汪明强的写生人物有一种罕见的随意性和漂浮感。模特很少成为画面的主题。置身于画室,画家的视觉仿佛在由环境中的模特、画者、颜料、道具等等一切构成的物象汪洋中逡巡。笔触的游离,形廓的并峙,色块的重叠,细节的玩味,都显示出画家试图将非实体性的知觉意象行诸笔端的努力。其结果是,惯常的实体造型被解构了,而某种动人的空灵和韵致浮现出来。
这种感知方式,显然跟汪明强多年来的海洋绘画经验有关。海的审美本性,可以说是一种实体的虚空化,它寓动于静,满溢而游离,色彩脱于形廓,单纯而意蕴丰盈。这种美感,正是一种灵动的“海之韵”。
在传统油画实践中,自然与人物、海景与地景、实体与虚空、主体与背景之间,似乎存在着永远难以破解的对峙。不过,汪明强把海之韵的发现巧妙地转换成形式语言的律动和组构,并把它运用到室内人物写生的观察、体验和表达之中。
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转换理解成一种形式气质的领悟。无论是海洋还是人物,模特还是画者,有经验的画家总是能够超越主题限制进入到形色的感知和发掘之中。但这还不够。更进一步,画家甚至能够发现不同物象中蕴含的类似的形式趣味和美感。这正是汪明强写生作品中富有海洋气息的审美特征。
不过,“海韵”还只是一种概要的说法,而“韵”本身也是一个有众多可能性的意象。汪明强的写生研究不是基于概念设定,而是从感知出发,所以他的实验就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形态和可能。在展出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敏感线条的警觉,对肉色冷暖的回味,既有素描影线的精致铺排,又有画面结构的分割与建构。不难看出,作为学院艺术家,汪明强的写生图式依然隐含着现代绘画史的底色。
由于这种对形象和题材的超越,汪明强的油画写生和创作之间就失去了泾渭分明的界限。他是把画面营建作为写生要素加以考虑的,所以在他大幅的创作性作品中,依然流露出写生稿的生动之致。同时,在他的小幅作品中,也不乏将纷繁图形进行严整建构的努力。这种尝试,对于学院教学中写生和创作脱节的倾向来说显然是极好的启示。
汪明强画室人物写生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将画者的主体性和对象的客体性之外的第三维度融入写生中来。这个维度,就是画者所生活的社会和自然。显然,睿智的写生者绝不将表现的视域局限于视觉和对象,而是试图把自己更为深邃的社会经验和自然体验融入写生流淌的形式和色彩语汇之中。
(文/孟宪平,摘自《韵生海上——汪明强油画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