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设计驱动,助力可持续 —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3(上海)盛大开幕!

        作者:admin2023-08-05 10:07:10 来源: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海,8月3日 –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3(上海)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6.2号馆盛大开幕,并将持续到8月6日。

            定位于展示未来建筑设计趋势,通过高水平学术与前沿实践的创新融合展示,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不仅为新时代的建筑师们提供灵感、产品服务和知识助益,同时通过与RealTech国际未来地产博览会、FBC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和R&W中国建筑屋面与防水展的产业链联动展出,深入展示从设计到建造到运营的建筑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与运用,以设计为驱动贯穿产业,促进行业发展。

          a6661e19444bde784927a60056edd2f9.jpg


            当前,如何让建筑设计满足我们对未来的渴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仅意味着在造型、技术、功能等各个方面如何使建筑设计更符合当代和未来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保障人类福祉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让建筑设计成为经济和社会增长的动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本届CADE博览会将围绕主题“同一个地球,明日可持续”展开,旨在探讨建筑设计如何满足未来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分为四大板块:“明日世界”、“明日场所”、“明日知材”和“明日之界”,展示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和创新成果。

          d92115ad237333919b02a99c12f0f25b.jpg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 修龙在CADE开幕式致辞

          5cfaef6a3f7a5fd2875dd6c9027e96fd.jpg


            慕尼黑博览集团 Falk Senger 在CADE开幕式致辞

            中国建筑 走向世界舞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建筑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与世界连结的同时,也孕育出了自有的文化与意义。中国建筑师的设计之力、创新之能、文化之思,被更多元看见。中国建筑的智慧与力量,正对世界建筑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科技助力冬奥建筑之美”展区则展示了北京冬奥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赛后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环节中,融入先进科学技术的冬奥场馆规划设计经验。这一展示体现了中国建筑师在奥林匹克议程和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的冬奥设施赛时和赛后的可持续思考和探索。

          48fe2a3ab3a25a338f2ee8dbaf0e88da.jpg

            同时在本次博览会上的 “当代中国城市与建筑实践特展区”,展示了三个基于同级平台的多元实践案例。这些实践通过空间策略的方式介入当代中国城乡环境和建筑营造。展览中,当代中国建筑师突破了传统建筑专业的边界,将设计思考置于更大的语境中。具体包含:上海奉贤浦南运河研究与设计、成都环城生态区实践与探索、 动物园理想家·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d1139d271a71515873bda8f2ea39d505.jpg

            而本次博览会上的“展:中国与世界”为参观者呈现了中国建筑的多元纷呈、智慧力量,展示了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生,同时展望了未来百年的共同使命,具体包含中国在UIA大会于2023年以主题“共享·共生·共栖”、以及2021年以主题“理性·人文: 开放多元的中国建筑”所进行的国际建筑展览交流活动、UIA2021中国主题展区精品作品回归展、2021亚洲建筑师协会获奖作品等内容,从多角度呈现了建筑领域密不可分的中国与世界。

          ffd8bc0c734313e303772a3fca440092.jpg

            展区还包含有在名为“∑建筑x科技x未來”的建筑学八校联展区域中,参观者将能领略建筑学术界在数字化时代最前沿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同时看到中国建筑迈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10e4fcb8bb7fe86caa6893fb62c94346.jpg

            绿色建筑 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是当前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关乎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因此是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本次博览会上,特设了名为“低碳未来绿色前行”的主题展区,与参观者分享这一主题的内容。

            通过沉浸式的多媒体交互体验,展区全方位展示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方法策略和技术手段,突出展现了建筑师引领下的积极绿色设计研究成果,并展望低碳时代高品质绿色建筑的新发展趋势和建筑产能化的实践成果。

            同时,展览现场还展示了众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的示范项目,以设计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行业提供本土、人性、低碳、长寿、智慧的绿色建筑案例典范。

          1ee6fc0f29eab2934621dacace2788e1.jpg

            空间优化 建筑再塑城市

            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经过了从野蛮生长到逐步精细化的历程。本次博览会展示了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参观者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和创造力,以及建筑对城市空间优化的影响。

            如策展人所言,“当下的中国已经很显然从增量发展进入了一种内涵式的存量发展的周期,面对城市更新的问题,我们这次的展览希望从不同维度的不同切片,去呈现我们一个复杂而多样性并且丰富多彩的城市更新的现状。”“焕而新生,城市更新”展区全面展示了城市更新领域具有探索性的多样化更新项目,通过与联展建筑师们的共同展示、对话探讨等方式,共同为大众呈现了一场行业内多样化的更新实践,展现了当下城市蓬勃的存量更新进程。

          b7fd176afabb610a53201fa8c3a1eb48.jpg

            在“未来街景重构”展区展现了国内首次对于未来智能城市街区的设想。让参访者预见了未来的城市街区将有的变化,看见数智化的空间与设施如何为街区赋能。

            “商业建筑主题展区”以“城市、商业、文化”为核心,呈现全球创新的商业地标项目。展区探索新范式,包括可再生设计、科技进步和智能经济建筑需求,为后疫情时代零售业复苏提供关键支持。

            此外,“触发主题展区”则以“触发”为关键词,呈现建筑超越设计本身的作用,成为一种“触媒”,引发善意的改变与无限的可能性。策展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营造做出些许贡献。

            材料X设计 创造无限可能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材料创新成为了引领未来的关键要素。无论是探索材料与文化的共生关系,还是挖掘空间与材料的多维互动,都为建筑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f0dc36a019c696101dbf124804d41a02.jpg

            在“走向平衡——形质合一”主题展区中,浙大设计院展示了平衡建筑理论框架中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文化共生”、“场地共境”和“形质共构”三个主题,展览探索了材料在不同的价值逻辑中如何与文化内核、场地文脉和建构特性相契合,创造出形质合一的空间表达。

            此外,“材料的可能性”空间装置特展区在博览会上展示设计与材料的空间美学。展区与5家新锐建筑师事务所和5家业内先锋材料企业合作,以不锈钢、玻璃、陶砖、竹材和膜材五种材料为主材,围绕着“庇所”主题,共创5个独具风格的空间装置,呈现不同情景和体验。这些装置具有超强的互动性,让参观者深入作品内部,体验、触碰材料的多个维度。

          47c4cfcff2e90f598c95ce42117a6d1a.jpg


          06dd208a91195b7de1f5de91aafc56d0.jpg


          e2e47eb58989ec36a96fcb16750a0fd7.jpg


            除了展览活动,博览会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一系列会议和活动,包括BCC国际建筑科技大会,汇聚国内外知名建筑事务所主理人、建筑大师和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对城市发展和规划的思考和创新见解。同时,近30场的主题建筑师沙龙,为建筑从业者和学者提供一个分享知识、碰撞观点的平台。

            欢迎大家莅临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3(上海),共同探索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和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打造同一个地球的明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专注于高品质可持续的设计、规划和建造,针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而着力打造的集创新建筑思想、高品质建筑设计、建材及建筑科技于一体的交流与展示平台。以高水平的建筑全产业链的经验交流,为产业内的各企业机构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为中国建筑业当前面临的建筑质量、节能、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改造等诸多问题提供全新思路。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