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2-07-27 08:39:48 来源:兰州晨报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兰州古城逐渐消失。只在一些资料记载和知情人的讲述中,还能咂摸出些昔时况味。
《金城揽胜图》,约绘制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展现的便是当时兰州府治所在地——皋兰县城的山川形胜、城郭面貌,其地正是现在的兰州市小西湖至中心广场东口旧大路东口地段。
“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也能最完整地反映出当时金城形象的画作。”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说。
金城形象的画作
早在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1435年),兰州的城池建设便已初具规模,后几经展筑,至明正统年间,城郭建筑基本定型。
只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古老的兰州城也一起湮没,只在年迈的老者呷上一口三泡台,缅怀那些流逝的岁月时,我们才能在那些古老的故事中,咂摸出些昔时况味。
当一座城市再难寻那些曾经蔓延在生活中的古老标识,所有关于曾经的零碎记载便显得难能可贵。
一帧图,一段历史,一番旧时光,一些藏在光阴里的悠远故事。
《金城揽胜图》即便是许多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也感觉有些陌生,比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仿作的《古金城》,也未见得更加广为人知,然而这些,都无损其在兰州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它的主要价值并不是体现在绘画上,而是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也能最完整地反映出当时金城形象的画作。”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说。
“它与《清明上河图》一样,以写实的手法绘就,只是前者以中景为主,故对人物的表现也比较清晰,而后者则选取远景,客观地反映出了当时兰州的城市面貌和形象。《金城揽胜图》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明清时期兰州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金钰铭说。
《金城揽胜图》,出自清末民间画师之手,展现的便是当时兰州府治所在地——皋兰县城的山川形胜、城郭面貌。全图以白塔山为视点,近可见黄河浩浩荡荡,稍远有城池依山傍水,巍峨矗立,房屋鳞次栉比,又可见远处山峦起伏,古刹错落。于当时标志性的建筑,如镇远浮桥、握桥、肃王府等,此图也有精心展现。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在一片淡烟古墨中,对当时兰州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城郭的整体布局,进行了翔实的描绘。
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明曾在《金城揽胜图》识读里提及:由于画家是兰州人,熟悉兰州历史与文化,明了兰州的地理特征与城建概貌,胸中自有丘壑,因之能够重点突出地如实反映兰州面貌。其重点在于黄河、城郭、南山,同时对一些次要景物予以虚化,避免喧宾夺主。例如城郭内,突出衙署、城楼、寺院等主要建筑物,虚化街巷。这样处理,既便于技艺操作,又能给观赏者以鲜明的印象。
一幅画,一座城
《金城揽胜图》所展现的兰州城,是现在的兰州市小西湖至中心广场东口旧大路东口地段。
“画上有四根高杆竖立的地方,正是明肃王府所在地,清代的陕甘总督府也正位于此。”金钰铭介绍。
“省政府里面的古建筑在1976年基本拆完了,新盖的楼前面那排低矮的建筑,是民国时期建的中山堂,而明清的建筑,基本就只保留了门厅,现在挂国徽的那扇门是明朝的遗存,而两侧的门,也只是仿建。”提起那些消逝的古建,金钰铭叹息着说。
金钰铭说:“今日省政府前面的花坛,当时还是陕甘总督府辕门的所在地,东西南三面挂着笔力苍劲的大匾——东面书‘节制三秦’,点明陕西也归此管辖;西面书‘怀柔西域’,囊括西边广袤国土;南面则书‘文武宪纲’,劝勉官员要遵守法令,尽忠国事。三面牌匾,吞吐出宏大的气魄,也将总督府与外界隔成不同的世界。”
《金城揽胜图》中,黄河南岸的两轮水车清晰可见,也总能勾起兰州人的一些温情回忆。
节园是左宗棠经略西北在兰州建的两大公园之一,以“总督府在此驻节(旧指高级官员驻在外地执行公务 )”得名,在今市委大院内,原址上有新立的石碑作为标识。立于其间,仍可见轻风敲竹,鱼翔浅底,风景甚好。
另一处公园现在是省文化馆和通渭路小学所在地,旁边就是老店“马三洋芋片”,巷子虽然偏僻,食客却是一直爆满,大抵关注兰州小吃的人多不会觉得陌生。
除了衙署,《金城揽胜图》对民俗也有所反映。
今日的下西园小学,曾经便是八蜡庙旧址,祭祀的是一手执鹌鹑一手执蛇、相貌凶恶的“八蜡爷”,传说为降伏蝗灾、虫害的神祇。庙北系今天上西园煤建公司所在地,是圃子湾“彭爷坟”,葬着明嘉靖时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兰州进士彭泽。
图中气势恢宏的城墙现在已几不可见,只在南关的居民楼内还有小段残存。
背后的故事
《金城揽胜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其作者系何人,画作的具体时间图上也没有标识,其图如何流布,也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这些都为这幅画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邓明曾经就图的题跋和流布过程进行过专门的考证:
《金城揽胜图》上有行书跋语18行:“二十年前感旧游,夜深有梦到兰州。五泉顶上重题句,借问山灵许我不?秉丞世讲农部出图索题,漫成一诗,采尘郢正。回忆前游,不胜今昔之感也。光绪丙午夏四月。紫帆成昌并识。”并镌“成昌”、“紫帆”小印两枚,跋语左镌收藏印一枚:“煦园”。
邓明在《金城揽胜图》识读里言,题跋者名成昌,秉丞,即吴钧的字,其父锡龄为钦赐蓝翎候选典史。“二十年前感旧游”,是说光绪十二年(1886年)成昌来过兰州,与吴锡龄订交。20年后吴钧持此画,以晚辈的身份,请成昌题跋,地点当在北京。而画面上梨花盛开,黄河春汛,当为春季四月。
作画的时间颇值得商榷:
因画面上高耸入云的木塔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毁于火,因之作画的时间上限大概在同治十三年之前,小稍门外东南部的兰州织呢局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光绪九年(1883年)废,据此推测下限在光绪九年前。“也不排除光绪五年至九年为作画时间,因为可以补绘毁于同治十三年的木塔。但揆诸情理,前者的可能性较大。”邓明也曾提及。
而关于画作的作者及流转情况,则只能在吴钧侄子遗存下来的笔记中窥见一些脉络。
田有年曾在其姑父吴钧家见到过《金城揽胜图》真迹,并在遗著中有所提及:马鸿宾的本家马四给吴钧画一幅画,宽约三尺,长五尺,画的是兰州城垣郊外图,南面在上,北面在下,是精妙之作,当时就裱糊好挂在客房里。
田有年曾跟后人讲过,吴家在吴钧过世后逐渐衰颓,子孙们难以维系庞大的家业,终至变卖家中典藏,可能是当时还不懂得《金城揽胜图》的价值,便卖给了时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的“识货人”水梓。
据田有年之子田多琛回忆,父亲一辈子谨慎小心,是再实诚不过的人,所言应该不为虚。
而在此本笔记的扉页上,田有年还特别注明,“看过以后不可说,要守密,免生问题”,时间注明为1978年4月1日。
至于为什么没署名,田多琛猜测,“也许是马四当时与吴钧身份不对等,此画或作为‘孝敬’之用,不署名也是以示谦卑。”
当然,真相已不得而知。
也有说法提及,田有年在世时曾回忆,《金城揽胜图》为马五所作。
事实究竟如何,仍有些扑朔迷离。
1956年,水梓将此图捐赠给政府,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不该的陌生
田多琛说,他专门去省博搜寻过几圈,没有找到《金城揽胜图》的真迹。
据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工作人员程丽君介绍,1992年,省博布置丝绸之路展的时候,《金城揽胜图》还曾经是其中一环。只是后来重新布展,因为宋以后陆上丝路逐渐被海路取代,为了突出重点,明清时期就少有涉及,此图也就收入了文物库。“当然,其中可能也有保护文物方面的考虑,毕竟长时间地展示肯定会对文物有所损害。”她说,“而且馆藏文物为数众多,究竟展览哪些,也很值得思虑。”
而对于许多人来说,《金城揽胜图》甚至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可能是宣传推广不够,没有给普通大众一个关注点。”金钰铭说。
他还谈到,《金城揽胜图》周全而形象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兰州的城市面貌,从其中也可以窥见明清两代社会的进步,主流社会的文化导向、生活情趣等内容,为挖掘整理兰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形象的资料,是研究晚清兰州城的实证资料,他的《兰州历史文化:历史沿革》,便是参照《金城揽胜图》编写而成。
|
-
-
-
-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