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道,河南省巩县(现为巩义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曾任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编审、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委员。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湖北省美协副主席。
曾创作出版了大量连环画和工笔重彩插图。作品参加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并获奖。近年参加中国画学会理事展、中国画学会人物画专题展及中央文史馆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重大展示活动。
1995年后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广为收藏。出版有《孙恩道水墨人物》《当代名画家册页·孙恩道》《当代名家作品集·孙恩道》《中国名家扇面·孙恩道作品集》《丹青典藏·孙恩道卷》《中国画名家长卷典藏·
兰亭修禊图》《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丛书-江汉八家孙恩道卷》等专集。
《兰亭修稧图》136cm×600cm 2021年
不负丹青翰墨香
——著名人物画家孙恩道先生其人其画之巨作《商汤崛起·汤誓》浅谈
“寻章摘句老雕虫”余每伏案而作,因穷于才学,常常会有意无意间查阅典籍,临时抱抱圣贤的“佛脚”,以拾阶而及夫子之墙,欲得一孔庙宗,唯恐臆造与谬误而贻笑大方。画家孙恩道先生学养深厚,满腹经伦!于是落笔倍感“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也!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翻读美术刊物相关写意人物画理论文章,意在学习参考,阅后又实觉五味杂陈,不尽人意,事与愿违……其文众口一词,隔靴搔痒,道听途说,于是便不敢恭维,更有写意人物画家撰文大肆喧染,毫不吝啬地自我标榜,夸夸其谈,其奋矜之容若若!然观其之作,粗制滥造,捉襟而肘见。宋程颐有云;“然有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乃无用之赘言也。”“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丽人行》136cm×670cm 2021年
相比之下,孙恩道先生倒是宁静了许多,淡泊独行,甘于寂寞,总是给人以温文尔雅,乐观豁达的印象,一派谦谦君子之风,令人钦佩!古人又云:“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浊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他的笔下婀娜而不媚俗,朴实而不浮滑,透着宁静的书卷气息,“出淤泥而不染”画如其人,实乃君子怀德之高。有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庐山白莲社图》140×600cm 2021年
溯本而求源,要明晰当今写意人物画,如不梳理它的发展历史,不深入了解它特有的民族属性,文化载道以及书画同根同体之本质,就很难对写意人物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正确的评判。纵观写意人物画的进程,可以追溯至母系社会时期陶制品的纹饰造型和各类图案式刻写,诸如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图案以及汉代帛画,也不乏对人物的抽象绘写,还有楚墓中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等这类作品,仅为某种特定的场合与实际需要而为之,完全属于帝王将相上流层面的意识形态。人物表现皆呈现天真、稚趣之象,有意而无法,简单而又粗糙,很难得将它界定为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但它的确是中国写意人物画最早的雏形,也可比喻为写意人物画之“旧石器时代”。魏晋隋朝这几个时期是孕育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重要阶段,宗教人物画尤为兴盛,同时画风注入了深厚的教派文化。作者有思想,有目的,有法则的去创作,去粗取精,变稚朴为娴熟,化简单为简约,晋代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画家,已把人物画推向了新境界,可见他的人物画作品中,带有鲜明的宗教文化色彩,人物形象或夸张或写实,倾向于神态刻画和情感表达。
《琴台遗韵》124cm×245cm 2008年
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作品均以形写神,以线造型,迁想妙得,有强烈的书写韵味,为后来的写意人物画奠定了基础,同时画家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行象表现为画面上的具体人物造型,充满了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不愧于千古名作,开宗立派,令后世顶礼膜拜。到了盛唐吴道子,纯粹以舒展流畅的线条把人物宗教画推向了更富于情感,富于表现力的全新视野。如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图,以舒展流畅的线条表现人物,以书入画,写意性极强,构图整体,章法完美。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文化思想,艺术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堪称中国写意人物画之鼻祖,成为历代临摹范本,尔后1300余年不出其右。南宋梁楷开人物大写意先河,其代表作品《泼墨仙人图》寥寥数笔,高度洗炼,形神兼备,见笔见墨。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是写意人物画的又一座高峰。宋以后写意人物画渐次衰退,明清两代出现的以陈洪绶、任伯年为代表的画家,虽然在写意人物画上有所新突破,带来了一抹新的曙光,但为人所期盼的那个超越并没有到来。
《麦西莱甫》145cm×375cm 2009年
50年代后,受“西画东渐”影响,“徐蒋体系”风靡写意人物画坛,将西画人物造型法融入中国画,不可否认,西方的素描人物画手段,的确解决了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几千年来的笼统估计化模式(即所谓立七,坐五,盘三半),消除了人物画结构存在不明确、混沌模糊的概念(要指出的是人物画与山水、花鸟皆不一样,因描绘对象不一样,它需要完成必要的结构造型),无疑,西画从某种角度来说推动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进步与发展,显然这是积极的。于此,写意人物画在一片革命与改造声中,有一部分画家脱颖而出,探索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就。成为现代写意人物画的领军人物,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的新标杆,诸如:卢沉、方增先、刘国辉、周思聪等画家。泥沙俱下,也有一些画家在这片浪潮中冲昏了头脑,迷失方向,以至得不偿失。成为“素描加笔墨”嫁接中国画的牺牲品,几乎将祖宗血统丢失殆尽,作品出现了“僵尸”画面,有结构无内容,重技法少笔墨,作品缺少内涵。徐悲鸿主张提出的中国画改良“新七法”强调西画元素植入,却淡化了写意精神,这对传统写意人物画有极大的影响力。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写意人物画并没有如愿以偿,达到所期待的高度,依然是雾里看花。
《愚公移山》144cm×364cm 2016年
“渐行渐远渐无穷,水阔鱼沉何处问!”这更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反思。窃以为,这些现象的产生大致有二:其一,书法修养不够,线条缺少含金量,很难达到古人的笔墨高度;其二,传统文化储备欠缺,内涵肤浅,画境不高。使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出旷世精品,不出大师的原因所在,难以与先贤比肩左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新时期的水墨写意人物画独树一帜”,“近百年写意水墨人物画艺臻完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等等之言。只不过是用来麻痹自己而已,自我陶醉,似乎有些轻佻颟顸,可谓:“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这个尴尬的局面摆在写意人物画家面前,无不是心中之痛,岂可麻木。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当今令人欣喜的是写意人物画坛不乏有识之士,面对传统兼收并蓄,面对西画扬长避短,探索出了写意人物画的新格局,成就斐然。无疑画家孙恩道是这场变革中的受益者,是当代写意人物画的中流砥柱。
《父亲的土地》145cm×375cm 2010年
孙恩道先生出生于河南巩义,正是夏商时期郡都要地,与生俱来带有正统中原文化的基因,年少爱读圣贤书,酷爱文学,“少年心事当拿云”。继而又成长生活工作于湖北,长期受楚文化的熏陶与滋养,使这个中原汉子既有刚健博大,自强不息的一面;也有儒雅醇和,豪放浪漫的一面。楚人筚路蓝缕,锐意进取,兼收并蓄的精神,在他身上不难体现。孙恩道于束发之年,便师从著名画家陈天然先生学习绘画,三更灯火五更鸡,寒暑不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取得了“真经”。待进入而立之年的他,已涉猎连环画、版画、工笔画、线描、书法,名不虚传,练就了“童子功”,特别是连环画造诣颇深,屡屡参加全国大展及获奖,于画坛崭露头角,引人注目。毋庸置疑,他通过诸类画种的严格训练,身怀“绝技”,功底扎实,足以具备对人物造型结构驾轻就熟的能力,也正是在他绘画领域顺风顺水之时,他悄然无声,青灯黄卷,宵衣旰食,备举考之事,如愿考入了武汉大学,然而专业却选择了中文系,颇令人匪夷所思,不得其解。在笔者看来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包藏“野心”也。
《商汤崛起·汤誓》 270cm×530cm 2016年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写意人物
画家要成就大器,必须靠文化作铺垫,笔墨技法不是唯一,否则会落入“匠人”的队伍。中国画讲品味,讲格调,讲内涵!历代名家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贤士。“遇之匪深,即之愈稀。”由此可见,孙恩道先生的文化修炼一直伴随着他的艺术进程。在他看来“书中自有黄金屋”。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画家不要有小家子气,要有大格局,方能成大气候。宋陆游也有诗云:“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感叹只是个普通的诗人,没能报效国家之憾。明代李日华曾在《墨君题语》云:士人以文章德义为贵,若技艺,多一不如少一,不惟受役,兼自损品……”又云:“余尝谓五摩诘玉琢才情,若非是吟得数首诗,则琵琶伶人,水墨画匠而已。”唐阎立本也曾因别人称他为“画师”而自尊心受挫。他曾训诫儿子说:“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勿习技艺。”
《商汤崛起▪汤誓》 局部1
有云:“不近师匠,全范士体。”为此,谈论画家修养绝非只是空谈,高调而已。今天的中国画坛既处于繁荣文化的大好时代背景下,又困于“金钱”诱使,不知多少画家在一片真假拍卖的吆喝声中,惯耍商道伎俩,又有几人曾宁坐板凳十年冷,面壁而修呢?在一片参展、获奖的泡沫之下,早已忘了中国画还需要修炼文化及其它姊妹艺术。致使当下作品成了个人伦理趋向的工具,趋向空洞与无聊。这是当今整个中国画坛应当引领起高度重视与范防的问题。画家孙恩道先生勤于写作,笔者见过他的不少文章。或平铺直叙或浪漫清新,哀弦急管,声情并茂,其著述《父亲的土地》就是一本好书。相比那些无聊的笔墨游戏,难道他不是当今写意人物画家中的佼佼者与风向标吗。胸中学问既深,画境自然超乎凡众。
《商汤崛起▪汤誓》 局部2
《商汤崛起·汤誓》国画作品长550厘米,高270厘米,这幅鸿篇巨制是画家孙恩道先生2013年应“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之邀请签约,历时五年时间完成的。画面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再现了商汤兴兵伐夏之前,隆重集会誓师的震撼场面,仿佛能听到6000兵勇如雄狮怒吼,威震四海,又仿佛传来战马啸嘶,鼓角齐鸣。烽火连三月……该作品取材于公元1600年前,夏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至夏桀即位,暴虐无道,荒诞无耻,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部落离心离德,给商汤灭夏创造了有利机会,于是商汤果断起兵,命伊尹,仲虺为左右相,为鼓励振奋士气,商汤召集将士誓师动员,为之秉承天意征伐夏桀,拯救民于水火之中。大有“黄河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气势!
《商汤崛起▪汤誓》 局部3
承接大型历史题材美术作品,起点高,难度大,挑剔多,需要耗费诸多的时间精力,它没有任何参照物及类似作品可供揣摩借鉴。画面不仅要注重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还要尊重历史甚至还原历史景象,无疑这是摆在画家面前的重大难题,如何起稿,如何刻画,一切还得从零开始。画家孙恩道运筹帷幄,形成思路,有条不紊,步步为营向前推进。从此,逛书店,跑图书馆,网上搜集整理夏商时期相关历史资料,从史书上查找远古信息,模拟复制相关形象的图案。无数次往返于各类各地博物馆进行拍照、写生、记录,与古物对话。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服饰设计,战车、兵器、祭祀等物的设计构图,诸多细节,都需要画家依据所获取的资料信息进行起草、落墨、修改,每一个过程每一个问题都凝聚着画家的责任与担当。
《流连佤山》213cm×144cm 2017年
这幅作品采取聚点辐射视角式构图,画面张力大,气势足。人物主角突出,巧妙运用纵横交错“井”字,外实内空,大开大合,小开小合,使画面而不散,节奏感强。色墨交融,浑然一体,紧而不闷。若从块面上划分:其一,左下负箭的奴隶至祭坛以右为一个大的斜三角形;其二,左边牛车与上方军马阵形成第二个小三角;其三,上方空白处又呈斜三角形,看似复杂,画家却匠心独运,外轮廓极为整体,构成感强,非常现代。潘天寿先生曾说,画面空间无论大小,都是一片天地,要“知白守墨”,先将笔墨布置到边角,好比下围棋一样,高明也非常大胆。倘若开始就将棋子下到棋盘中间,那无疑是自取灭亡。画中间留白让虚,将笔墨从靠近边角,便成了“金边、银角、草肚皮”之棋法。画家孙恩道先生大胆且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法则,让其构图无懈可击。
《海的女儿》200cm×15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可见画家对大画的驾驭能力是高超而娴熟的,立意是深刻的,除了精准的人物造型,元素符号表现与笔墨淬炼外,其画面透露的信息极为丰富,如同史书一般,既有夏商时期政治更迭趋势走向,也有军事战略兵戎相见的情景,既有将士整齐化一决战前线骁勇气概,有藜民百姓和恐慌的不安。既有人文风情的表述,也有地理气候之缩影。让人流连忘返,每读每新。
画幅最下边是一群专注而又带着神秘色彩的跳傩者,有的头系巾帻,赤裸上身,有的佩戴神面具,肩掮神旗打罗伞,或仰面或俯首,动作夸张而彪悍,面目狰狞,气氛激烈。以驱鬼逐渡,除灾呈祥。傩舞人右放左收呈大开之势,人物造型以勾线和皴擦相结合,如写山石,背部刻画如此不一般,见笔见墨,造型准确且左右两边以神幡赤帻为元素作虚化处理,避免了板结,形成虚实节奏。
《四月枣花香》136cm×68cm 2017年
画家虽然以西画中的体面结构,但根本不受光影影响,摒弃了“素描加笔墨”的病态,这正是当今中国写意人物画坛所欠缺的高度。骑着大象的战将(画面大象的出现也绝非臆造:夏商时期豫州属于亚热带气候,军队有训象习俗。《吕氏春秋·古乐》商人服象于虐于车夷,周公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之象,以嘉其德。)背负箭支,情绪高涨声震于天,三实一虚,均呈拉伸状与下方傩舞人群形成收放关系。他们手举旌幡直出画边,这样象、人、幡成为向上势头,形成了画面的直线,还有左边的幡旗罗伞,也是如此,既与右边呼应又多处增强向上的势,同时跳舞人群、军阵马车,祭坛上方都以左右拓展之势,形成了强大的三条横线,如此便达到了纵横线交错,纵线破横线的对立矛盾统一体。
画家将数千军阵用重墨表现,且处理给人整齐、威严肃穆之感与动作张扬的傩舞人形成动与静,明与暗、散与整的对比,同时为突出主题埋下伏笔,队伍中高高飘扬的幡旗直指祭坛,有点醒主题之意。左边的牛边画面中进入与右边的象形成“合掌”之势,这是“聚气”,同时也将“势”引入主题。画中牛车、战车驷马透露出了夏商之际高度的手工业文明发展痕迹。画面中间有奴隶跪地而叩,手托祭祀品以求天神助威,祈祷商汤旗开得胜,其势也指向主题。左上角的方阵战车,威风凛凛的将士手勒缰绳,目视前方,聆听商汤作誓,与远方的千军万马形成虚实对比,扩大了空间层次感。画中间的留白,云雾一般,是云还是仙气,不得而知,拾级而上的商汤从众将士中而出,走上祭台右手执黄钺,左手振臂一呼,气宇不凡,八面威风,与其旁的伊尹、兀虺二人形成聚散关系,以静托动,主次分明。
《根植沃土》198cm×120cm 2008年
可以说画家把画面视角处理到了最大化,几乎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塑造商汤这个主题人物虽然小,但画家通过多种艺术空间表现形式,主角依然很明确毫不逊色,起到了以小见大。这是画家巧妙运用中西绘画手法处理的结果。无论是从画面中的块面构成,焦点透视等论,还是中国画经营位置,起承转合等来谈,都非常精彩。
还有画面中的多次开合关系,大开大合,小开小合,使画面内容丰富,层次清楚。最后于左上边用小篆书标题《商汤崛起》且长款隶书落款,庄重古雅,秀丽端庄,书香四溢,画面气息十足,书,文,画融为一体,天然合成。又起到了画面大开大合的目的,圆满收官!
夏商朝代更迭,是中国远古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孙恩道先生倾心创作完成的国画巨制作品《商汤崛起·汤誓》,填补了以中国画形式语言再现历史的空白,其意义非同寻常,远远超出了艺术作品本身。
近期,孙恩道先生创作了不少径尺书法小品,其文秀隽永,气息纯正。他对书画艺术的执着,我自愧不如,他把人生之快乐寄情于丹青,所谓名利皆淡然,富贵即浮云,逍遥自乐,如此快活,令人好生羡慕。
(作者张如学系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