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论传统泥人与古代雕塑

        作者:核实中..2010-07-31 17:41:13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中国的造型艺术,往往追求一种精神美、意象美。这种追求不能不从中国自身的文化中去寻找。一方面是孔子的礼乐不在,“钟鼓玉帛”,老子的“大象无形”;另一方面,民俗与宗教,天地崇拜,万物有灵论。这几种的审美心性表意手法的运用,如秦朝的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隋唐多姿多彩的明器、天津泥人张与无锡惠山泥人,这些传统泥人与雕塑,共同反映了中国传统造型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强调线条美

          传统的泥人与雕塑造型的表现语言是线条的形体的简练,是多样的流动的自由之美,中国的绘画艺术尤其强调用线造型,传统人物画的衣纹有十八描分,中国书法艺术更是特有的线的艺术形式,书法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演变,成为纯粹的线形结构的艺术,同样显现在传统泥人与雕塑中常有一种行云流水,骨力追风的线条之美,有如音乐的旋律。
            在传统泥人与雕塑艺术中,曲线造型的用线刻表现成为其一大特色,自周及其后的春秋战国,曲线造型的特色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带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的繁荣,强调个体的自我尊严和价值,雕塑受这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形态表现出柔和、灵动和优美,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虎形雕塑,晚些时期的龙蛇 饰等。这种造型特征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时期的帝陵雕刻。
            线条美另一方面,还表现在雕塑中强调和突出线条。在中国很多雕塑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综合了线刻与园雕结合的手法,这种手法出现在大型石窟佛象中,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造型思想对线条美的重视,把线条美的运用反映在行云流水般令人赏心悦目的人像衣纹上,应该说这和中国特有的那种追求自由境界的审美观有关,包括传统泥人与雕塑交织结合,看线、色彩与体的造型元素,从这一点看,比西方雕塑更有韵味。

          2、强调内在精神的表现

          中国的画论、书论对艺术作品中“形”与“神”的关系有大量论述,东晋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形写神”,“气”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观念。“书之录道神彩为上。形质资之”、“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些描写都是体现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强调灵性、意趣,创作手法不拘泥于事物原来的面目,有适当的夸张变形,但又不脱离现实,是一种情与理的结合,重表现意与传神,突出内在精[神,如:东汉《击鼓说书俑》,霍去病的墓碑纪念性雕塑《马踏匈奴》等,这些雕塑都是以塑造手法质朴,概括而不失以神韵之价,进而又突出了中国古雕塑的表现形式。

          3、绘塑结合

          古代的雕塑与泥人的艺术形态从原始社会的混生到各种艺术门类的独立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这种独立也只是相对的,传统的艺术中很多依旧保持了这种混生的特征,如:中国画、印章、画题、诗等融为一体,而中国建筑也是综合了雕塑、绘画、书法,至于雕塑,作为一门造型艺术,也融合了多种造型形式,更为明显的是古代雕塑形体都直接上色或彩绘,如:秦始皇兵马俑、寺庙佛像、唐云彩等,无一不是雕塑与彩绘的结合,将平面造型溶笔入到立体造型中,这又是传统泥人与雕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传统泥人与雕塑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有着注重作品的自然天成与材质美感,商周的青铜、战国的玉器、大唐的云彩等,从其内容看,它是作为一种符号和载体,只是保留了作为自然人的特点,表现出一种很强的程式化的特色,一种某种意义上的象征。
          从上面的特点,不难看出传统泥人与雕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形式的一致性、相关性,对于传统泥人与雕塑造型,我们只有深入领悟到传统艺术精神,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与本民族又认同的现代泥人。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刘江,男,1958年9月出生于江苏无锡,高中毕业后,1979年3月进入泥人研究所,从事泥塑创作设计工作,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有多件作品获奖,并多次被邀请到国内外进行现场表演。自2003年获工艺美术师职称后,又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