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丰富多样的民间木版画

        作者:核实中..2010-05-18 16:06:46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丰富多样的民间木版画
          张道一
          中国民间的木版刷印画 ( 简称木版画,是个大千世界。不仅历史久,数量大,而且形式多样。在近代印刷术兴起之前,它是唯一可藉雕版刷印大量复制的艺术传播形式 ; 在有了近代印刷甚至现代印刷之后,木版画的社会职能虽然明显地缩小了,但是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以其特有的魅力流传干世。因为艺术的特色是无法被别的东西所取代的。

          为什么要将木版画而冠以 " 民间 " 三字呢 ? 其针对性也很明显,就是把它看作民族的基础文化而加以全面审视 . 从历史看,民间木版画是相对于宫廷的、文人的和宗教的木版画而言的 ; 从现实看,民间木版画则主要是区别干专业 ( 专门,木刻家的创作 . 当然, " 民间 " 一词的内涵向来不十分确切,真外延也是散乱不定。而木版画之 " 民间 " 的和 " 非民间 " 的,更是交糅在一起,有的简直难以分辨 . 就须要视其艺术的倾向,看其正要的方面而定 . 如果从中国版画史的角度加以观察,便不难发现在研究上的偏倾 ; 一提起古代的木刻,就是小说戏曲的 " 绣像 " 、 " 全图 " 和文人所用的 " 笺纸 "; 一提起民间的木刻,就是 " 年画 " 。半个世纪以来,研究民间木刻者多以 " 年画 " 概称一切。当然,这都是中国木版画成就的一部分,不容忽视 ; 然而在另一方面,却把大量的民间木版画乃至更为丰富的样式排除在研究之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 " 中国民间木版刷印画 " 的概念,对其作全面考察。旨在理出中国传统木版画的脉络,找出宫廷官方刻版、文人趣意和宗教宣传赖以发展的基础。唯其如此,才能看出中国木版画发展的全貌 . 本文所述,仅就民间木版画的历史、种类、流传和艺术特色加以简要说明。

          中国民间木版画的历史,同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利用基本上是同步而行的,即便稍晚一点,也不会相差太远。在古代,纸、墨和毛笔的发明,给人们书写文字和图绘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特别是纸的制造和普及,经过了五个世纪左右,随着文化传播的需要,又感到了一本一本的抄书和一张一张的绘图之缓慢,又进一步解决了木版刻印的工艺,可以大量复制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一般认为是发明于唐代或唐代之前,至唐代中时已很成熟。现存最古的印本书。卷子,是咸通九年 ( 公元 868 年,印造的《金刚经》全卷长 五米 多,卷首刻有精美的扉画,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 ; 卷末刻有 " 王阶为二亲敬造普施 " 的说明。这是宗教信仰借民间美术之形式的一个实例,也是刻书与刻画同步的明证。农业生产重视节气,而阴阳五行之说在古代直接联系着人们的活动,须要有大量的历书,所以印造历书便成为印刷术发明之后的一大功用。唐代乾符四年 ( 公元 877 年 ) 历书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唐末中和二年 ( 公元 822 年 ) 的历书残页,是成都民间私人印刷的。虽然在历书上不见刻印的图画,但与以后的 " 春牛图 " 、 " 九九消寒图 " 之类的出现,有直接的关系.

          从这里使我们获得一个历史的信息,木版刷印的兴起正是适应着民间信仰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因为实用、方便、美观,才引起了上层的关注和文人的重视,所以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普遍开花,几乎无处不用。从记录宋代都市生活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梁录》和《武林旧事》等书可以看出,民间印刷非常活跃。金代平阳(今山西临汾)姬家刻印的《四美图》,其题材己世俗化,而带有后来民间年画的特点。从宋元到明清,全国出现了许多个雕版印刷的中心,刷印书籍的插图,张挂的画片,以及神像、纸马和装潢、仿单、纸牌等等,形成一个印刷的大千世界。其延续达一千二百年之久。

          事实上,印刷的发明并非偶然和孤立。在有印刷之前,己有不少的类似印刷的工艺,如印章、印染和晚些时候的拓印术。秦汉时印章的使用已很普遍。在湖南长沙和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丝织物中,有半印半绘的花纹 ; 那花纹是用小型的木刻版戳印 ( 捺印)的,这种方法至今还在新疆维吾尔族中流传。到了唐代,大型的雕版夹印己经出现,可印出富丽的屏风。然而,这些都不是印刷。尽管在工艺的性质和特点上有些共同之处,但并非等同。在先后的关系上,甚至会有某些技术的直接借鉴和影响,这是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的,但不能看作一回事。就像在有纸和剪纸之前,人们己用金属薄片搂刻花纹,如在漆器上的 " 金银平贴 " 。然而并不就是剪纸。常见有的文章为了说明某一事物的悠久,不惜将历史拉长,便出现了 " 木刻前的木刻 "," 剪纸前的剪纸 " ,以及 " 原始社会的花鸟画 "( 指彩陶纹饰,和 " 青铜器上的绘画 "( 指商周青铜器纹饰 ) 等,使人难以捉摸。这里存在哲对于基本概念的模糊和艺术分类学的不清,是应该注意的。

          概念和分类的不活也会产生连锁效应。最明显的是将 " 民间年画 " 一词概括一切民间的木版画。这里也存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和重视的程度。 " 年画 " 一词的出现较晚。晚活李光庭《乡言解颐》中正式使用了 “ 年画 ” 这一词,并举了《孝顺图》、《庄家忙》之类的作品,指出 " 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 还值得提出的是,本书将埠画 " 与 " 门神 " 、 " 春联 " 。等并列,概念很清楚 . 但在这之前,只是笼统地称年画 " 画贴 " 、 " 欢乐图 " 、 " 画张 " 、 " 纸画儿 " 、名称没有统一。直到现代, 鲁迅 先生倡导新兴木刻,劝掖青年木刻家借鉴民间,还是常用 " 花纸 " 一词。

          早在本世纪初,西方的民俗学家开始注意中国的民间年画,有大量的作品流传到法国、苏联和日本,而在更早的时候,日本和越南也将年画移植过去,从早期的日本 " 浮世绘 " 能看出中国年画的痕迹,而越南年画有的素性是桃花坞版的翻刻。我国美术家开始参与旧年画的改进工作,并进行新年画的创作,始干本世纪的四十年代,同时正式使用 " 年画 " 一词 , 研究工作也得以开展和深入,这就是说,民间木版画的研究是从年画开始的,以后逐渐向外拓展,或是由于约定俗成吧,也就以年画来概括其它这是一个原因 .

          从历史上看,早期的雕版印图是跟着印书走的,即为书坊所兼作。待到明清时代,有些年画作坊扩大经营,才出现了独立的行业。至于发售年画的店铺,一直是 " 行商 " 多干 " 座商 " 。民间流传的一些叫卖年画的歌词,也说明了这一特点。而更广泛的普及工作,则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和专卖纸张的 " 南纸店 " ,自印自卖,形成全国性的网络。譬如 " 纸马 " 一项,在记述元末明初开封市井生活的《如梦录》中,仅纸马铺便有十多家,多是同香烛等兼卖。笔者于五十年代初在无锡调查,卖纸马的店铺多系纸店、纸扎店和卖酒烟杂货的小店,都是自印自卖,收集到的纸马有八百多种。显然,这些随祭随焚的民俗艺术作品,是无法概括为年画的。

          习惯的势力是很大的,它会束缚住人们的思维和活动。通常对 " 年画 " 的解释,是在新年张贴,一元复始,讨个吉利,这是切于事实的。但为了使 " 年画 " 能概括其它,有人便企图将 " 年画 " 的咋年字改变含义,由 " 新年 " 之年扩展为 " 常年 " 之年,这就使概念混乱了。如果 " 年画 " 之名系指常年所贴之画,那么,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问,其它的绘画不也是常年之画吗 ?

          ( 一 ) 门面,包括门神、魁头、房门对、栏门判等 ;

          ( 二)年画,包括中堂、配轴、屏条、横匹、格景、斗方、月光、窗顶、窗旁、炕围画等 ;

          ( 三)窗花,包括彩印窗画、剪纸印画等 ;

          (四)灯画,包括灯笼画、走马灯画、灯谜画等,

          (五)幡画,包括彩印门笺、重阳旗、拂尘纸、桌围画等 ;

          ( 六)神像,包括常供神像、仪式神像、神位牌、祖宗轴等 ;

          (七)纸马,包括马甲、纸钱、纸钱面纸等 ;

          (八)插图,包括扉页、小说绣像、小说全图、技艺图像、事物图像、地形图等 ;

          ( 九)扎糊,包括冥器印件、冥衣包囊、版印风筝、墙纸、砑花笺、磨棱纸等 ;

          ( 十)印记,包括店铺戳印、仿单、标签、商品包装等 ;

          ( 十一)博戏,包括叶子,酒牌、马吊牌、纸牌、彩选格等 ;

          ( 十二)其它,包括版印绣稿、版印扇面、消寒图、版印玩具、龙凤启、冥币等。

          以上十二大类,五十多种,只是粗略的划分。顺便说明一下,这里所指的 " 民间木版刷印画 " ,是通过木刻雕版用水色刷印的图画,以别干纯用文字的印本。而图画并不完全是带情节性的绘画。在艺术的分类学上,不论古代的还是民间的,不像今天的绘画、图案、装饰等那样异线分明。换句话说,在实际的作品中、往往是相互交揉在一起的。

          如上所述,民间木版画的流传是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相关系的。它的生产、制作和销售、应用,至少可分以下几种形式和渠道。

          ( 一),专业性的印书作坊。自宋代以来,经元明以至清代,在我国各地形成了一些以印书为主的出版中心,除了同时刻印书中的扉画、绣像、全图之外,明清时也印专业的画谱、画册和独立的美术作品。一般地说,这类作品多是画家画、刻工刻,文人参与其事,所以文人艺术的倾向较重。但因为刻工集中,技艺也较高,一但游移出来,便在民间独放异彩。宋金时期的平阳 ( 今山西临汾,便是一例。其它如建安(今福建)版、麻沙 ( 今福建建阳)版、金陵 ( 今江苏南京)版、新安 ( 今安徽)版、武林 ( 今浙江杭州)版、姑苏(今江苏苏州)版,、吴兴 ( 今浙江吴兴)版、西蜀 ( 今四川成都)版等,其本身即带有民间性质,又影响于周围的民间。因此,民间木版画分别各有隶属,层次不同,其 " 文化传播圈 " 也不同。

          ( 二),专业画店。明清以来,在一些经济、文化和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交通也方便。出现了以批发年画、门神和新年神祗(如天地神、灶王)等为主的画店。画店设立作坊,延请画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潍坊杨家埠的民谣中有 " 刻版坐案子,捎带糊扇子 " 的话。 " 坐案子 " 指画片的刷印,是在旺季生产, " 扇子 " 指扇面的印刷和装裱,是在淡季生产,实际上,如风筝等也有用木版刻印的。这类画店,由中心而向四面扩散,并逐渐在当地生根,又各自形成特点,仅山东一地,生产年画等画片的地方就分布于几十个县城和村镇 .

          ( 三 ), 纸铺兼管画作 . 有些较大的 " 南纸店 " ,即专卖手工纸的店铺,也往往雇用几个工人进行刻版印刷,除了少数印年画之外,多是印一年四季常用的纸马、婚嫁用的龙凤启、笺纸和应节的月光、重阳旗等。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18(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