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5-18 15:46:19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浅谈欧洲美术教育之现状
概述
很难将西方当代美术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向去做一个全面的史纲似的调查和分析,西方这个词代表很多国家,一一道来将是一项冗长的工作也非我们能力之所及。我们谨就所了解的法国美术学院教育现状作一些案例来陈述,同时希望这个以管窥豹的工作可以对从事美术教育的同仁有所帮助。也许通过这些案例大家可以看到西方艺术教育中一些大同小异的东西。实际上国内很多教育单位每年都会派出诸多人员去西方考察和交流,大家对西方的总体教育方针和课程都有了大体了解。所以我们此次无意再去介绍那些大同小异的东西,比如把西方的一些课程安排介绍给大家。我们用亲身经历的具体教育事例来呈现他们的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向,这样也更容易让大家与中国的美术教育现状作一些比较。
当代美术教育现状
一 院长难当
首先他们的校长是真正聘用制的,每四年换一届。校长没有绝对的权利,教授和学校的普通工作人员对校长有严格的监督权,每一任校长如果得不到大部分教授的支持会很快被联名赶走,这一点对一所学校的现状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从这点上来说也相当于教授治校。在法国一个校长如果可以在同一所学校连任二届简直是个奇迹。我们在法国的美院就读四年曾换了三个校长:刚进校老师和学生就在一起讨论刚被赶走的校长,由于他极力主张建一栋新的教学楼,学校的支出严重超出了预算,进而直接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材料、外出旅游的补贴,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被赶走了;新任的院长是位德国籍年轻漂亮的女院长,在美国获得艺术管理与销售博士学位。女校长一心模仿美国的观念,要把学校引向商业化、市场化,大力支持新建的环境设计和家具设计专业,并支持和购买了不少新机器,她本人则喜欢新东西,希望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商业直接挂钩,对该学校建校时期留下的传统的东西毫不在乎甚至全盘丢弃,可以肯定的讲她忽视了欧洲的传统,由于她对纯艺术的漠不关心,激起了教授们的强烈不满,由于她过激地仿效美国的商业模式而忘了欧洲大陆深厚而细腻的艺术传统,在她度完产假后不得不离开学校;第三任校长是一位艺术家,据说在马赛美院干了两届,教授和学生们充满了期待。在这位校长任职前文化部原计划是选派另外一位院长,但是被学院的教授们抵制了,说他们宁可忍受现任女校长而不愿意让一个比她更糟糕的人当选。不谈他们的院长是很难讨论他们的教育现状的,一所学校如果行政权力过重肯定会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有不良的影响,而他们就是靠这种方法抑制了这个问题。当然院长也有一定的权利,特别是学校的对外交流能给予直接的经济支援。
二 教授们的权利
教授是学校最关键的人,他们都必须通过学校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面试才可以进来,评委会要开很多次会,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被讨论。学院的老师身份完全趋于多元化,例如斯特拉斯堡装饰艺术学院,教英语的老师是从英国来的艺术家,很多工作室老师是德国人。在此之前他们都是非常独立和成熟的艺术家,。即使没有任何文凭、任何职称,也有可能被破格受邀前来任教,例如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在八十年代为了教学改革就邀请了著名艺术家也是博伊斯生前好朋友SARKIS来校任教12年,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国的已故艺术家陈箴就是南希美院教授。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院长就显得特别重要,当时斯特拉斯堡艺术学院的院长就是一位锐意改革的艺术家(此校长叫JEAN MARIE KRAUTH,由台湾人翻译在大陆发行«艺术介入空间»介绍过他的作品),他对法国的教育事业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一般每个教授都负责一个专门的工作室,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工作室配有专门的技术老师。教授除了负责本工作室学生的进度还不断的和其他工作室来预约的学生进行交流。专业不好的或性格不是太好的老师也有些麻烦,就是学生不来找他谈,形成了无形的冷宫。教授们虽然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准,但从不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学生,总是在寻找一种独特且可行的方法与学生沟通。教授仅负责教学,几乎每隔一或两个月,由院里组织全系课的教授们对每位学生进行考评,而且其他学生也可自由参与提问;期终或年末的考试是最为严格的,教授们就学生的创作过程和状态做一次严格且公正的考核,这两次的考试可以决定学生的升级或留级。所有的考试,教授们都会提出大量的问题,学生一一作答。这种一问一答就形成了自由的学术讨论会,中间没有任何所谓人情世故的东西,有时候教授们之间也会出现意见不一致,导致当场辩论的局面,当然学生也有很多与教授之间的激烈辩论,在那里你会感觉到学术平等,不分师生。真正优秀的学生和作品从不害怕孤立无援,总会在现场形成激烈的两派讨论,在那里会学到很多东西,因为老师和学生的讨论总是引经据典,学生则拿着本子记下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时间长了大家都养成习惯去听这种现场考试答辩,在这种情况下教授们是没有办法保护学生的,保护学生唯一的方法就是真才实学,特别是升级考试和毕业考试自己的导师是没有权力过问的,全部由国家文化部在全国抽调艺术家、哲学家、作家,甚至艺术馆馆长参加,一所学校只能抽调一名教授配合国家考试委员会,这样自然杜绝了教学腐败的现象。时间长了,教授的水准自然见高低,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一个公正的测试表。从这点上来说他们是有很大压力的。教授们对自己工作室的学生还是有些权力的,如果教授觉得这个学生实在糟糕透了或者不适合自己的教学口味,教授就会下逐客令,先是劝说之后新学期的名单上就取消了该生的名字,而且决不留情面。教授们平常对学生作品的考问是很严格的,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总是尽量问一些尖锐且思辨的问题让学生作答,迫使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找到合适的理论根据。
三 蜜蜂一样的学生们
法国的艺术考生与中国还不大一样,他们是完全热爱艺术才来到学院的,在完成高中课程后,报考艺术学院开始了。他们必须拿出自己的东西参加统考,美院对学生的考察是全方位的,学生可以给考官看自己写的诗歌、影评也可以拿出自己画的漫画,甚至自己做的一些小东西,考官要从这些东西中考查你是否适合来到这个领域学习。每年美院的入学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在美院里可以培养学生很强的动手能力,主要是学校设有条件优越的工作室,文化部对这一块的资金投入是、非常大的。进入美院后,一、二年级是不分科的,这期间学生必须完成一些必修课,例如哲学、艺术史、电影分析等,必须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学生可以到很多课上去挣这些学分,其实法国学生更看重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谁也不愿意为了一个学分而选自己不喜欢的课,因为那种环境不需要这样做。自己可以在任何一个工作室工作,尽可能的接触材料,还有电脑课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二年级快结束的时候学生大致上可以自己决定学习哪个方向了,并且要自己去找各个工作室的导师谈,说明自己的意图和将来的打算,看工作室的导师是否接受。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很紧张的,不是那样很轻松,一方面学校提供了较为自由的环境,下一步则是自己的造化如何,没有学生来美院虚度时光的,相反倒有不少学生为一次考试的不顺而泪流满面。客观的说这种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如果听说自己做的东西和哪一个作品雷同了,他们会立刻放弃。和大学完全不同的是美院没有任何的命题创作计划,技术老师纯粹是为了传授技术而开了各类选修课。例如学生要自己去选修丝网印刷、电影剪辑、绘图软件课、 摄影课、翻模课等。学生们可自由参观各个工作室,看自己的兴趣,老师也是怕学生把自己的感觉关在狭小的空间里以至于无法发展。学生们有个很大的优势是他们可以选老师,如果自己觉得工作室的老师不适合自己或是不满意,可以马上和其他工作室的老师订约会,向其他工作室的教授谈自己的想法和现状,这个教授如果觉得有道理就会接受。这样学校有时候就出现了有的工作室人满为患,有的工作室则空无一人的情况。在创作上学生最大的不利就是远离社会、远离生活,不知道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但也不乏这样的人才,年龄很大工作了很多年,突然要来学习艺术了,他们显得更加勤奋和珍惜时光。学校的外国学生非常多,几乎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简直就是一所国际学校,其他国家的学生直接带来了外族文化,他们之间的沟通总是充满着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和尊重。比如斯特莱斯堡美院的学生有来自德国、英国、西班牙、刚果、塞内加、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比利时、俄罗斯、南斯拉夫的等等。这种良好的国际背景也增强的学生的学习气氛,外国留学生则是更加认真。因为他们要和法国学生一样通过国家的文凭考试,加上语言上的困难,如果没有学术水准是很难毕业的。
四 忠于职守的技术老师
学校设有近20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一般有2个技术老师负责,例如木头工作室、玻璃工作室、印刷工作室、金属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等等,这些工作室是面向全院开放的,它们仅仅是供学生们完成作品的技术工作室,专业学术以及作品的发展则是与教授面对面的讨论,教授们可以不懂任何技术。所以技术老师是非常辛苦的,不但要照顾本工作室固定的学生,还要负责全院所有来工作的学生。学校的教授每个星期只来两天,工作室其他的事情全部由技术老师安排,学校少了他们几乎不可以运转,他们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技术活,付出的劳动是很多的,例如怎样电影剪辑、怎样处理漫画技术上的活、怎样吹玻璃等等。这些教师不是说上完技术课就完事了,而是全天呆在工作室随时辅助学生完成作品,他们都是一些非常忠于职守的人,充满了耐心,也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他们也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该尽的职责。在那里 ,教授和技术老师分得很清楚,他们很多也是艺术家,但为了一份工作也留在学校做技术老师,他们几乎不插手专业的问题。比如,为了方便学校画画的同学,学校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室做画框,并借配备一个专门的技术老师,这个老师会开车陪学生到木材厂挑选材料、购买画布,回到学校后学生自己动手,在技术老师的协助下,都会做出自己满意的画框。
五 老师的教学法
首先在课时安排上是非常合理的:
周一到周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补充艺术史和接触各个工作室,周四和周五与教授单独交流,当然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室的教授单独交流,在这种面对面系统的交谈中去发现学生内在的东西,实现自己的价值观,之后制作作品的过程再由各部门技术老师辅助完成。这样的教学与时间安排一直持续到最后毕业,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的教学相对来讲就有一定的连续性、持续性。
初到美术学院的学生,也许面对教授,他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 艺术学院是什么?
—— 艺术学院所主演的角色和目标是什么?
—— 一个学生在艺术学院里等待什么?
—— 我们应该教他什么?
—— 我们能够教他什么?
—— 技术和艺术手法在艺术领域中占有什么样的比重?
面对这些问题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
这些是教学的刚刚开始。
欧洲的艺术教育有着一个非常自由的背景与平台。大致的教学方法如下:
1. 在教学中,老师们从不给学生设主题
学生们可以自由的想象,试探性的去探索各个领域,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自由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各尽其能,更广泛的创作,其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宽泛,让作品涉及的领域更加多元化。
2. 老师们首先要学会做学生的听众
“学会听”是老师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们的自由叙说,去分析每个人的想法、去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举出大量艺术家的例子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创作目标和艺术表达手法。
3. 师生间的自由讨论以及自由提问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自由讨论和自由提问可以让大家更加明确自己的创作思路,伴随着每个人的世界观去找到他们的艺术答案,完成他们个人独特的作品,所以交流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种自由的空间,学校组织所有老师每个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一次考核工作,该考核并非考试,仅仅是给学生们在每个创作阶段进行帮助,这种考核仅仅是一次更广泛的讨论,涉及到作品的最终完成形势。所以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其创作过程往往显得比结果更重要。
4. 老师与学生的平等
在欧洲的艺术教育中,平等应该是相当重要的,老师非常喜欢有思辨能力的学生。一旦有学生在某种学生观点上驳倒了一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就会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并给予最高分。老师跟学生谈话的时候,永远不会出现那种自上而下的高姿态,他们永远把学生看作一位艺术家。此现象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由、平等、博爱。并在艺术教育中制造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气氛。在老师考核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考核老师。
5. “艺术学院应该成为一个自由的地方,一个产生觉悟的地方、乌托邦梦想的地方,我们要尽力在艺术领域中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性。”——这便是他们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口号。
六 欧洲艺术教育的途径
1.美术馆教育
美术馆教育是整个欧洲也是法国教育的一大特色,以其多种教育途径而自成特色!美术馆教育就是一种重要而具体的艺术教育方式。素有“美术馆之国”美誉的法国又大大小小三千九百座美术馆,其中“美术馆之都”——巴黎就有一百多座各类美术馆,这些便是法国取之不尽的艺术教育的源泉。
法国美术馆建立的宗旨是:帮助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艺术、了解文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比如,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免票进入的,又专门的入口,参观前有专人给予介绍,还可以专门给他们播放录音等。针对一些流浪汉等穷人,美术馆业给予优惠政策,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天成为“开放日”,也就是说美术馆在这一天免费接待所有的参观者。在留学法国期间,仅凭一张艺术学院的学生证,就可以随时免费参观所有法国的美术馆,这张学生证便成为进出各类美术馆的通行证。在法国,每个城市都很多美术馆,其中我们的理论课程就有很多在美术馆进行,老师带领我们参观美术馆,讲解作品,所以那里成了我们每周必去的重要课室。这一系列方面都有助于提高大众的艺术教养,另一方便是充分开发了美术馆的教育潜力。参观过他们的美术馆让人感叹:“真不愧是融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大学校”。与法国深受重视的美术馆教育相比,我国美术馆的作用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在美术馆特有的氛围中让我们的年轻一代接受深厚的文化艺术教育,仍然是一个值得疾呼的话题。
——为什么建立美术馆?
——美术馆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实现它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去思考这个问题。
2.和大师对话
每所美院都有独立的画廊,这些画廊每年都会邀请一些很出名的艺术家来校和学生一起工作一段时间,同时学生协助艺术家在画廊举办艺术家的展览,学生在和艺术家一起工作时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例如艺术家的工作态度,思考问题的方法等。他们都是在一些领域取得成功的人,必然都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年轻人参考。
3良好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福利政策也是学生在校安心于专业的基础,例如法国的免费教育、房屋补贴、公交车补贴、伙食补贴等等。对于欧盟范围内的贫困学生,还有专项的福利。
七 学生作品案例
例1 :2006年一位女生在毕业展上仅一件作品就拿到了国家高等造型表现文品,这是很罕见的,一般来讲学生会把五年中所有最好的作品呈现出来,并且都要准备很长的时间布置展览,精心布置毕业答辩现场的空间,可是这位女生几乎没有展览现场布置,只是在一张普通的课桌上放了厚厚一打信,旁边放了印有书写字体的床单。开始评委感到很是纳闷,一番谈话后评委都互相看看满意的点了点头,原来这位女生的妈妈因为国籍的问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法国回到了南美洲阿根廷生活,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母女俩二十几年很少见面,一直靠书信来往保持联系。由于经常写信,这位女生爱上了文学,她的妈妈在书信中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孩子的成长,每个星期一封信几乎没有间断过。她把妈妈给她的邮来的充满爱的信全部印在被单上,天天晚上让远隔千山万水的妈妈给她所有嘱托陪伴着她入眠.......这件作品的深度是感人至深的,甚至催人泪下,一个小小的家庭,母女之爱,因为一张写着国籍的纸片而长期不得相见。
例2 : 一位叫JULIE的学生则是在一次展览上请观众来把学校吃掉,结果大家真地把学校给吃掉了,原来她把学校的建筑做成了一个巧克力模型,题目叫«请品尝学校»这是一个互动性非常强的装置,每个吃着学校的一小部分,自然感受也不一样。她在校方编写的毕业画册上写下自己的感受是她最感兴趣的是走出校门走进另外一个校门,就是那些贫困儿童的校门,和那些孩子一起做游戏,帮助他们寻找想象力和快乐。
例3:OLIVIER是一位很帅的巴黎小伙,因为一次车祸他几乎全部失去了记忆,由于喜欢艺术,爸爸妈妈支持他上艺术学院,他对动画很感兴趣,就一直用动画描写和追寻以往他的故事,这种追忆和描写完全失去原来他生活的真实性,反而形成了荒诞神秘的情节,当观众知道了艺术家在这种境遇下创造出的动画作品,更加感人至深。他还用小动画表达质朴的鲜明的爱憎,例如把巴黎街头发生的一起暴力事件继续延续下去,坏人得到不是法律的严惩而是颇具东方色彩的因果报应。他在自己毕业的画册上留下这样的话语,他说自己的创作灵感全部来自个人神秘而痛苦的内心感受。所以他坚信艺术创作来自个人内心深处。问及他毕业以后怎样生活和择业,这个腼腆的小伙子说他会在巴黎开一家小人书店。
例子是举不胜举......
虽然中国的美术教育一直处在所谓的改革口号中,但现状却是自不待言。综上对几点法国美术教育的浅谈,也许值得我们对自己的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反思......
个人简历
姓名: 张晓静(女)
出生日期: 1977/09/12
出生地: 江苏徐州
联系方式: 13922114543 zxiaojing@hotmail.com
2008/6 参与策划小洲村当代艺术展“从头做起”
2008/5 策划小洲村赈灾义卖活动,共筹款23万元
2008/5 成立 “希望美术学院”——完全免费的艺术教育活动
2008/4 “南亭村 人人有责”展览海报入选2007年海报文献展
2008/1 参加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策划的“介入:艺术生活366天”国际展览。参展作品是“介入:艺术生活366封信”。
2007/12 在广州大学城南亭村策划“南亭村 人人有责”艺术展览
2007/11- 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
2007/10 参加法国oberoffen-sur-moder亚洲文化展
2007/01 参加中法文化年活动
2006/05-06 于洛林 “Castel Coucou” 画廊举办展览
2006/02 于斯特拉斯堡“Chauffrie”当代艺术馆举办展览
2005-2006 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最后阶段,荣获“国家高等造型表达文凭”,并以满分的成绩毕业(在法国满分一般是禁止的,但是最终通过来自整个欧洲的5个评委的一致决定给于满分)。此年仍被选拔参加评审团工作
2004-2005 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并于此年被院校选拔参加评审团工作,专门评审外校以及本校所有本科生最后阶段的考试
2003-2004 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就读本科,并荣获“国家造型艺术文凭”,以特有成绩毕业
2002-2003 就读于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法语专业,并获法语四级文凭
2001-2002 就读于法国昂热西部天主大学法语专业,并获法语三 级文凭
2000-2001 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
1996-2000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装饰艺术系
语言 中文 法语 英语
|
-
-
-
-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