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核实中..2010-05-18 11:09:25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江 丰



          王逊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家。他于一九五六年写成《中国美术史讲义》一书,现经他的学生薄松年、陈少丰同志重加修订,并补写最后四节,成《中国美术史》一书,即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刊印出版。我作为曾与作者患难相共的朋友,特别感到高兴,我愿在这里向薄、陈两位同志的辛勤劳动致以敬意——因为这部著作的出版,正是我们切盼已久的。

          一九一五年王逊同志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莱阳,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继在该校研究院深造。解放前他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南开大学任教。解放初期,受聘担任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一九五七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由王逊同志主持、创办了美术史系,为培养新一代美术史工作者做了许多有益的奠基工作。

          王逊同志英才早发,学生时代就参加进步活动。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他忠诚老实,为人正直,博览群书,治学严谨。他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美术史这门科学;他兢兢业业为建立我国新的美术史学体系准备条件。发轫之功,诚不可没。

          一九五七年,王逊同志被错划为“右派”,倍受歧视,他的著作失去了发表的权利。但他毫不气馁,仍以顽强的意志和负责的态度,投入中国美术史教学和教材的修订、补充等工作,并撰写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专门论著,其成果是可观的。在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统治时期,他被迫停止研究和教学工作,身心俱遭严重摧残。我们这位年仅五十三岁的学者——王逊同志,本应作出更大的贡献,竟于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一日齎恨以殁,这是使人痛心的。

          修订者和出版社要我为《中国美术史》写几句话,作为序言。这对于中国美术史缺乏修养的我,本来是不适宜的,但当我想到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想到他与我的难忘友谊,就不自量力地答应了。这里,我试作如下的粗略评介:

          《中国美术史》由于它不是一般地掳引史实、平铺资料,而是试图比较简要地阐述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状况及其若干规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但作者本人虚怀若谷,他认为这只是初稿,很不成熟,有待集思广益。为了适应各地美术院校的教学及美术工作者自学的需求,当时只铅印一千册,供内部参阅。以后作者又作了修订、充实,但并没有正式出版。二十多年来,这部著作不断为一些院校、单位的同志传抄、摘录和翻印,这说明它在美术界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中国美术史》尽管其中有些观点、提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些章节划分比重还不够适当;有些部分未免过于疏略,但总的说来,它在中国美术新史学的创建过程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直到今天,仍葆有其生命力。

          《中国美术史》字数并不太多,却比较全面、比较简明地反映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各个门类的发展状况以及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可当作一般美术工作者的通俗易懂的读物看。其中对于民间无名美术家的创作(如壁画、版画等),充分肯定它们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尤为这一著作的显著特色。

          《中国美术史》中对于若干历史时期美术发展的某些特征,对一些流派、作者的艺术思想倾向,对一些作品的分析评介,都有不少深刻、独到的见解,虽未充分展开论证,但就中的某些片言只语,却闪烁着夺目的光华。

          《中国美术史》代表了那时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水平,当然它并不是作者在美术史研究方面的全部结晶,更不是最后的成果。一九六○至一九六三年间,作者集中精力重新撰述了讲义的绝大部分:原始、商周、战国各段落,作了根本性的改写,分量上也有很大的增加,秦汉以下至明代各段落,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充实、提高。当时为了便于讨论和教学,曾分别予以铅印和油印。负责修订整理者为了保持《中国美术史》的原有面貌,并兼顾著作的完整性,仍以这部二十多年前的旧作为据,只作了些必要的校订。这次付梓出版的,就是这个本子。

          我们希望王逊同志的其它多篇遗稿,能早日组织专人加以搜集整理,以期在不久的将来陆续发表问世。这无论对作者本人,或对美术史论研究者、学习者来说,都是应该做的事。

          一九八○年七月七日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