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1-22 17:09:48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朱道平
时代进入2000年,新世纪之门已打开,此时此刻,作为当代中国画家回顾一下中国绘画的历史,对探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和如何使传统中国画向现代型态转型、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国画艺术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古往今来,它一直在向前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虽有时狂暴湍急,有时滞流平缓,但从没发生断流,它一直在发展中向前、向前,终于汇成今天这样一条浩浩荡荡的艺术大河,中国画的发展中凝聚了多少代画人探索奋斗的结晶,是值得每一位有志于中国画中求索的学人珍视的。
中国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汲取过多方的养份,如印度佛教壁画、民间彩绘等等,但它的思想根基是源于中国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中国画讲教化功能,追求悦情养性,强调澄怀观道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中国画的笔墨观上追求的虚实、意境、神韵、气势、在绘画材料上始终是以笔、墨、宣纸为三大要素,探求线条的绵挺、水墨的渗化、而它对作品优劣的评判也基本上是恒定的那就是从品格(含人品、画品两方面)意境、笔墨,三方面来判断和识别优劣,千余年来基本如此,正因为它的评判标准、追求方向、思想根基都比较恒定,中国画在千余年中才能较为平稳地呈线型地向前发展。
当我们在稍作回顾后,再来探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及现状时,我们看到的是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两种文化体系相互之间的交溶和碰撞也日益频繁,各种艺术观点各种艺术流派、各种创作方法似乎都向中国画的创作打开了可以一试的探索之门,东方的、西方的、写实的、抽象的、超现实的……一波又一波拥到每个画家面前。事实结果也是如此往往许多艺术语境不同、表现形式悬殊、作品格调迥异、水平差距很大的作品都同时出现在一个展览或画集中,给人一种鱼龙混杂、好坏莫辨的感觉,而画家和理论家们对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各持不同见解:有提倡保持东方绘画特色的,有主张全盘西化的,有主张拉开东、西方绘画距离的,也有主张交溶发展的,有人主张宽容,有人主张排它……各持其说,莫衷一是。近年中,吴冠中先生关于“笔墨等于零”的说辞,和张仃先生“要守任中国画创作的底线”的呼声,以及关山月先生“没有笔墨中国画等于零”的呐喊,即是围绕着中国画的发展何去何从展开的激烈辨论。
不可否认,时代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随着时代的步伐,挣脱以往较为统一的发展方向,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问着多元空间,迅速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将会极大的丰富中国画的发展容量和创作涵量,使中国画艺术最终能成为东方文化的艺术代表而与西方艺术共同辉煌于世界艺术之林。但就目前来说,这种现象也使得中国画以往的评判标准失去了作用,批评的失语使得为艺之途空前广阔也变得空前迷茫,在这种旷日持久的无序的状态下,作为批评家当然需要高远的视点,从容来应对和重建评判标准。而作为画家个体而言,则需要在这纷乱的艺术世界中守住自己的主张,否则就会在这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潮流冲击下失去思辨的能力和前进的动力。
在当下中国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的边程中,作为一个中国画家,首先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对中国绘画艺术优秀传统的珍视,在我们今天的探索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对民族传统语汇和民族传统精神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时也要注重对西方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的探讨和汲收、取其能为己所用之精华,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掘荒者,更难能可贵的是需要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要有那种穷究不舍,撞南墙不回头,一条道走到黑的胆量,要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雅量,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是没有出息的,有的人在作画时今天跟这股风,明天画坛风向变了,又忙着改换门庭,这样的做法是会一事无成的。
绘画的问题,说到底是很个人化的创作。虽然我们需要对时代作宏观上的把握和观照,但面临很具体的创作,还是要用自己独到的思维、独特的艺术个性、特有的创作方法,去平心静气地寻求自己的为艺之途,只有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作品,具有自己理想和激情的作品,才有存在价值,纵观古今中外历代绘画,无不如此。
我们这一代中国画家,处在中国画的转型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深重的,也是很伟大的,继往开来,为中国画的繁盛,为开创中国画的现代语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吧。
|
-
-
-
-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