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学散论

        作者:核实中..2010-01-22 16:13:18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美学散论〔1〕

          前言:重建人之美学,再造美的世界。

          一 、美与人
          当人诞生于劳动时,美也随之而诞生了。美发源于人,离开了人,美就失其为美的任何一种可能。任何一种形态的美,无论是现实的美,还是艺术的美;无论是物化的美,还是精神化的美,都源自于人并且自始至终都是人化着的。人之于美总是决定性的,只有人才可以说“这是美的”、“这不是美的”一类的话,而不是阿猫阿狗们说的。关于人对美的这种决定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人是美的生产者。关于美的最初生产笔者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美的起源〉中加以了论述,在此笔者还要说的是美的一般性制造。
          美是人类一件相当重要的物品,特别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美在人类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已是不可或缺的了。对美所特有的感知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人需要美,人也离不开美,发现(一种特有的生产)与创造美成了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人类发展到了商业社会里,美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嬗变成了一种商品,它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正因为有人的“需求”所以就更会有人的“生产”。人们像制造一般的商品一样,源源不断地生产、再生产、再再生产。美也在人的生产中不断地扩展、深化。
          2、人是美的消费者。人之所以生产商品是因为人要消费商品,同理,美之所以被生产终极的目的还是因为人要“消费”它。但是,人的这种消费并不像吃一块饼干或用一张手帕纸那样的简单。人的这种对美的消费是一种高级别消费,人们或从视觉上消费,或从触觉上消费,或从听觉上消费,或从精神上消费,总之只要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满足,人就会想方设法去消费美。
          3、人是美的传递者。美离开不了人,所以即使某种东西具有美的外在属性但没有人去欣赏它,去赋于它人性它也不能称之为美。作为美的生产者,人也许并不一定要去消费美,他也可以将他所创造的美传送给需要这种美的人。例如生产手工装饰品的工人,他们也许并不会去用他们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但是他们把这些饰品卖给别人,给别人带以美,这样他们就成了美的生产者和美的传递者了。同样,例如西湖,人们并不一定要亲身去看它,人们可以通过别人对西湖之美的传达就可以感觉得到西湖是美的。总之,美之传达是基于人的交流,而人活着就几乎不可能不相互交流,于是美的传递也就不可能不存在了。
          那么,美是不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商品流通一样呢?实际上,美也可以作为商品去流通,这样它就可以像商品一样从生产者到中间商再到消费者的流通。而且“中间商”的存在可以是多次的,即从一个“中间商”到另一个“中间商”再到另一个“中间商”,由此直到消费者。但是,这里的“中间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中间商,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美的“中间商”,如书的作者、影片商、乃至到一切向人传递美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美的“中间商”。

          但是,当美一旦成其为美,则美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人的附庸了,它已经自己构造出了自身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美可以通过或这种或那种方式来反作用于人,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
          1、美是人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人对世界的观察是与生俱来的,而美是人观察世界最早和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人对人,可以用美不美来评价;人对自然,可以用美不美来评价;人对艺术,可以用美不美来评价。总之,只要人对美没有失去一点的感觉,人就会或多或少的用美的方式去评价这个世界。
          2、美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人活着就会有追求,也应该有追求。有的人认为人追求的是金钱,有的人认为人追求的是权力,还有人认为人追求的是名誉,但这些都不能构成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构成人最高境界的是人对美的追求,有且只有美才是人的最高追求境界。也许会有人提出:“共产主义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试问:“我们追求共产主义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美好的生活。所以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实际上也是对美的追求。同样,一切的艺术、一切的科学最终的目标是美。也许有人会说:“搞数学,物理学的目标也是追求美吗?”其实,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起源就是基于人对美的追求。人在数字中寻找和谐,人在运动中建造美丽。
          在这里要讲的是美是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任何一个艺术家,他可以宣称自己是为什么而创作,但是不管他对外是如何的宣称,他之所以创作是因为他对艺术的,对美的追求。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饱含着艺术家的美的理想。
          3、美是人的行为准则。人向往着自由,而同时又为自己制造一副又一副的锁链,美就是人为自己制造的一副锁链。人的伦理、人的爱恨、人的言行都受到美的约束。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应做,什么事该爱,什么事不该爱,人都用美的准则来约束着自己。也正因为此,人类才会有文明,人才是文明的动物。


          二 、美的起源
          艺术的产生众说纷纭,但美的产生却源自于人,是人类创造了美,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创造了美。 在人的产生方面,笔者承猿进化为人这一说法,并在此说法上对美的起源进行一次分析。
          当有一天,一只猿拿着手中的具器进行“生产”的时候,这只猿被我们称它为“人”。就在人使用器具生产的刹那间,美也伴随着生产诞生了。人所表现出来的劳动时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是美的最初形式。不过这种美正如这时的人一样,原始的不能再原始,低级的不能再低级。这个时期的美笔者称其为“原始的美”。虽然这种美充满着大量野蛮与原始成分,但是无法否认,美确实已经作为一种人的东西而伴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的。
          原始人也许并没有刻意去创造美,但不是说美的产生不是人创造的。人在具有劳动能力的同时也具备了创造美的能力。美的创造是人在条件反射下的产物(即为劳动中无意识的产物),当原始人的“下意识”意识到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时候,美就理所当然的出世了。
          最初的美是一种没有符号,无法保留下来的美。人虽然一开始就已经知道去创造美,但是还没有保存美的能力或意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研究美的起源或艺术的起源时只能从美的实体上去寻找的原因。实际上,美一开始便因原始人的活动而一分为二,分为了实体和虚体两个部分。实体是原始人通过物质性劳动,有意识有目的的保存下来的东西。譬如,欧洲第一个史前洞穴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我国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彩陶。这些经过原始人创造出来的具有较强美感的实体都是原始美的实体的历史见证。原始人就是用像诸如此类的形式创造了实体美。这种美可以穿越时空而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原始人还未有创造实体美的能力之前,但又具有创造美的能力之时,人便创造出了美的虚体。这种美不像实体美那样可以考证,具有保存性。它主要以一种意识或感觉存在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和当时的人的意识之中。譬如,原始人用一些树叶,花朵或动物的皮毛等东西做装饰品,或者用唱歌跳舞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这些所谓的“美的存在”(或活动)与原始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原始人最早创造的美。一般来说,虚体美要早于实体美,而且虚体美之于实体美,形成了原始美的统一体。
          笔者依据有关考古发现,做了一个这样的想象:
          在一块长约十公里,宽约五公里的半岛上,一面靠着大海,三面与大山相连。小岛上生活着一个上百人的原始人部落。
          在离海较远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容纳整个部落成员的山洞。洞里有十来个成年人在那里忙碌着,在他们中间堆着一堆在火。有几个人正在火上烤着刚打回来的野味。还有几个妇女借着火光在旁边修补兽衣—她们的身上穿着用野兽皮做的衣服,腰间挂着用野藤串着的贝壳、玛瑙和珍珠等饰物,有的还在头上插着一些孔雀毛。 在另外的一个角落里,有几个上了年纪的男子在洞壁上刻画着一些奇形怪状的似人非人的图案。
          洞外,有一大群人正在合力围捕一只野猪。他们(不一定都是男性)手执木棒和石块,追赶着,并还时不时传来吆喝的声音。其中有一个人的头上戴着一种很奇特的标志,他就是这伙人的头儿了。
          在另一个山头上,还有一些人正在采集野果,他们边采边谈笑着,时不时还唱上一两句山歌。
          通过这幅原始人生活的画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是原始人的生活及生产活动的一些情况,还可以略见一些美的存在与美的被生产。其中妇女的装饰、老者们的雕刻、猎手们的吆喝、采野果者的山歌都是美在原始社会的具体体现。原始人就是在诸如此类的生活活动过程中创造了原始美的实体和虚体。



          三、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在王朝闻先生主编的《美学概论》中讲到唯物主义者对美的看法:“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对于此种提法,笔者不敢苟同,虽然它看到了美的客观性,但却忽视了人作为美的决定性地位的重要性。退一步,如果此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试问:如果世界上根本没有了人,那西湖还是美的吗?当然不可能是,因为脱离了人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人在美在、人亡美亡”这便是人与美的关系。于是便会有人反诘道:如果你没有到过西湖,但你却又说西湖是美的,那你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并不矛盾,正如笔者在第一部分-<美与人>中所论述的一样,人是美的传递者,我虽然没有亲临过西湖之美,但是我却听过去过的人的形容,也在电视、电影、报纸等上面看过,正因为此,所以我才会有底气说西湖之美。在此,笔者还要强调的是“人在美在、人亡美亡”中的人并不是指个体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整体抽象意义上的人。
          那么,美究竟是什么呢?唯心主义者中虽然有人站在了人的立场,但是却忽视了美的客观性。笔者综合而论之:美是人在基于客观实在上创造出的一种客观实在。在这里,前一个“客观实在”是指某物可以成之为美的“客观实在”,它是美之为美的一个前提条件,后一个“客观实在”指的就是美。换句话说就是:美是人赋予的一种客观实在。那么,作为一种“客观实在”,美具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呢?笔者归结为三点:
          1、人性。人是美存在的根基。关于这点笔者在第一部分加以了论述,在此就不多说。正是因为人之于美的这种重要,所以美就一定会烙上属人性的烙印。那么,我们平时讲“某东西有灵气”这里的“灵气”是不是指人性呢?笔者认为,灵气是美的一种形式,它是真正站在人的角度来谈美的,从这方面讲灵气当然是人性。但是,灵气又不等同于人性,人性所涉及的面比灵气所涉及的要广得多。我们可以说西湖很有灵气,但我们不可以说西湖具有了人性。那么什么样的美才能真正的用“人性”这一词来形容呢?人的美,特别是人的内在美。人性的标准是批评人之美的最关键的标准。
          2、客观性。美一旦成之为美,则必是客观的。这并不说美一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恰恰相反,同样是面对一个美丽的春天,有的人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而有的人则是“感时花溅泪”。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的看法呢?这并不是在否定美的客观性。实际上,美丽的春天并不因为人的喜而增一分,也不因为人的悲而减一分。美的东西的美的属性一旦成立则应该是客观的,只不过这种客观是与人之主观对立统一的罢了。
          3、运动性。美是一种物质,则美也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运动性。美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以看得见感受得到,有的则是看不见而又确实存在的。例如西湖,几千年都如一日的这样流淌着如西子,但是过去之西湖与现在之西湖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另外,人之情感波动影响着美的运动,这从第二点中例子中可以看到。至于美的运动,笔者将在后面的部分里加以完善的论述,在此就不多说。
          美既然是运动的,那么美又是如何的运动呢?为此,笔者认为,美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为了研究美,为了更好的将美与一般自然科学挂钩,将美的运动假定为一种很具体的物理运动是必要的。这点笔者将在以后的部分加以详细论述,在此就不多说。
          除以上三个方面,美的性质还很多,笔者所基于的是人的角度的分析,所以仅谈以上三个方面。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