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祎玮,洛杉矶“一尾画廊”创始人。从电影制作、学习摄影、开画廊、辗转世界各地策展到做自媒体博主,她不断拓宽艺术探索的边界,致力于搭建中外艺术交流的桥梁,让艺术以丰富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艺术奠基
陆祎玮出生于安徽,自幼便对绘画和摄影展现出浓厚兴趣。2014年高中毕业后,她怀揣对电影艺术的向往,前往美国求学,到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攻读电影制作专业。
“学校地处洛杉矶,这里是好莱坞所在地,也是世界电影文化核心区域,丰富的行业资源和浓厚的艺术氛围,是吸引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关键因素。”陆祎玮表示。这一选择,为她日后的艺术成长提供了原始土壤。
大一期间,陆祎玮敏锐捕捉到中外合拍片兴起的浪潮,并将职业规划聚焦于合拍片领域。为此,她选择休学一学期,加入张艺谋导演的中美合拍电影《长城》剧组,担任翻译。期间,她参与了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长城》剧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作人员,因文化背景和工作模式差异,在工作流程、造型设计等方面常产生分歧。这让陆祎玮深刻体会到跨文化影视制作的挑战,也促使她领悟“思想转译”的重要性。
“我希望不断拓展人生体验,因此从未给自己设立探索的边界。”陆祎玮说。本科期间,她跟随知名摄影师系统学习摄影。在此过程中,她不仅专注于提升摄影技艺,还积极关注摄影圈和艺术圈动态,频繁出入各类艺术展览。通过学习与实践,她在2018年举办了个人摄影展《两世界之间》,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实践维度。
2019年,陆祎玮参加了一场摄影艺术博览会活动,在那里,她结识了中国摄影师叶文龙。对方后来成为她开画廊后代理的首位艺术家,至今仍保持合作关系。
此后,她进入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工作室工作。“这位导演兼具摄影师、人类学家等身份。她通过纪录片表达观点,将学术研究融入影像创作。”陆祎玮介绍道。她由此接触到“视觉人类学”这一交叉学科,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为了深入探索这一学科,她选择到南加州大学深造,攻读视觉人类学硕士学位,将洛杉矶的艺术收藏家作为自己的人类学研究对象。
跨界策展
在与众多中国艺术家的持续接触中,陆祎玮发现,在美国,即便处于艺术氛围浓厚的西海岸,这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也鲜少得到机会展示。她曾多次尝试向当地画廊推荐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但因文化认知与市场偏好的差异而屡次碰壁。于是,她萌生出自己开办画廊、推介中国及其他亚洲艺术家的想法,由此成为一名策展人。
2019年,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陆祎玮创办了“一尾画廊”。彼时画廊处于尚未落址的流动状态,她通过“家庭画廊”的方式,邀请艺术家到家里办展览。“虽然展览场地是在家中,但仍会邀请观众并举办开幕式,现场氛围十分热烈。”她回忆道。
陆祎玮还开创了“艺术家驻地计划”——邀请中国和秘鲁的艺术家驻家创作1个月。同时,她保持个人艺术创作并前往各地参加艺术博览会、举办快闪展览。
2020年2月,陆祎玮携摄影艺术家叶文龙的作品申请参展洛杉矶国际照片展销博览会。她回忆道:“该博览会历史悠久,是当地摄影、艺术界的重要活动。由于我此前从未策划过博览会展览,心里十分忐忑。”
叶文龙极具东方美学风格、以黑白山水摄影为主且颇具禅意的作品成为参展的关键。“尽管很少有西方人真正了解东方禅意,但他们透过山水,能够欣赏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陆祎玮说。更令她惊喜的是,参展的20多件作品几乎全部售出,这更加坚定了她推介中国艺术家的信心。
2021年,陆祎玮在策划快闪展览时,察觉到加州威尼斯海滩独特的艺术气质,具备开设实体画廊的理想条件,但该地店铺租金高昂。彼时处于疫情期间,街区出现不少空置空间,她便以优惠价格租下一个车库,改造为画廊,秉持着传承东方文化、扶持亚裔艺术家的理念策划展览。
画廊落址后,陆祎玮致力于为艺术专业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的作品策展。2022年,画廊为刚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毕业的刘静涵举办了个展,其作品曾在洛杉矶、纽约、迈阿密等多地展出。
跨国探索
随着画廊稳定运营,陆祎玮及团队开始将合作艺术家推向国际舞台,拓展常规业务边界,如帮助中国艺术家搭建个人网站、运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她解释道:“东西方艺术家的自我展示的方式有所不同,我们希望能够为西方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解中国艺术家的窗口。”
去年,陆祎玮团队在意大利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修道院(现为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展览。“与‘白盒子’式的现代画廊不同,在历史保护建筑中办展是全新的体验——我们甚至不能在墙上钉钉子。”她回忆道。
这里保留着原始壁画与天花板浮雕,为平衡古建筑的历史厚重感与当代艺术的表现力,团队审慎挑选了与环境相契合的8名艺术家的作品。
“艺术家金汀拍摄的西安及内蒙古古建筑的摄影作品是其中之一,其沧桑质感与修道院遗存相得益彰。”陆祎玮说,团队在策展时反复考量光线角度与空间布局,将摄影作品置于拱顶壁画下,利用自然光勾勒历史与当下的视觉叠印。
随着画廊发展,陆祎玮希望能回国设立空间,更好地实现中美艺术家的双向交流。
2023年6月,武汉当代艺术实验室建成。同年10月,团队将商业体车库改造成艺术展场,28个车位被打造成独立展区,邀请多国艺术家参与。“车库的机油味混杂着香槟味,艺术不仅可以很学术,也可以很‘野生’。”陆祎玮说。
今年5月,陆祎玮团队在武汉顺利举办了第二届“C艺术节”,通过投稿机制征集到来自8个国家的40余位艺术家参与。“我们突破了传统美术馆展览模式,特别设置艺术家每日驻场交流环节。”她说。
陆祎玮还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收获了数万粉丝关注。在她分享的视频中,既有社交场合身着晚礼服的优雅瞬间,也有晚宴结束后回画廊拖地、刷漆的忙碌画面,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引发了网友的共鸣与喜爱。
谈及未来规划,她表示,希望画廊能将更多亚裔艺术家推介至世界舞台,也计划将车库野生艺术节这一模式拓展至国内更多城市,为更多观众带来鲜活的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