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1-06 15:11:41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宋庄艺术家群落生态环境田野调查
文/张海涛
“宋庄艺术家群落田野调查”是以人类学和社会学视角对艺术家群落基层、野生艺术的走访,如老栗所言“我们先不说什么样的艺术是好艺术什么样的艺术是坏艺术,我们先好好说这里有什么样的艺术”将宋庄建构一个供将来参考的良性文化试点模式。调查以艺术和艺术家为主体,先了解艺术群落的历史、现状,而不是一些空洞的概念。首先以“艺术”为主要线索,并涉及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艺术的发展、艺术家的生存以及整个文化产业链条的建立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希望逐步创造一个良性的艺术和生存空间,艺术本身的“公共化”和“人性化”才能体现出来。
生态环境田野调查即针对艺术群落的生存状态、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度基层走访和调查,确定走访内容、数据统计、分析和归类存档。同时需要进行跟踪调查、跨时间、空间进行了解,因为艺术群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
社会学中的艺术群落生态调查,必然要调查这些内容:
(一)宋庄艺术群体形成的时间、地点、缘由。
(二)艺术家生存状况、收入情况。
(三)形成艺术群落社会背景。
(四)艺术群落的近些年艺术家人数变化及当下生存状况。
(五)艺术群落硬件配套设施,如美术馆、画廊、画材店等。
(六)艺术群落艺术家艺术类型和样式及全国的影响力。
(七)艺术群落的未来建构,对其它产业的带动
1979年的《星星美展》标志了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人们内心压抑的释放,充满着感性和自发式的萌动;85新潮是由地方艺术家群体式的反叛行动。伴随着地方和外来讯息的相互传递,各个地方的各种文艺团组,在有限信息的冲击下,自然形成激情的艺术运动。其特点是以地方为基点的各自发挥,而后形成全国性的星火燎原之势;89大展则将地方各种民间艺术团队和个人进行了一次集结,使大家了解了北京的文化积淀;90年代初个体经营有了发展,人们开始摆脱体制束缚,北京圆明园艺术群落成为各地艺术群体和个人留宿的会所,自我放逐和乌托邦式的生活方式愈演愈烈,抉择于理想和现实、体制内外之间。1994年由于社会的原因,聚集在圆明园的外地艺术家又一次流落到宋庄。当时一位艺术家张惠平的学生介绍而偶然入住,陆续艺术家方力钧、刘炜、岳敏君、杨少斌、王音和批评家栗宪庭迁移宋庄。宋庄早期与圆明园画家村的感觉一样,只是部分艺术家可以购买低价院落而为此欣慰,“野生” 边缘、草根性、自由创作是当时宋庄的基本感觉。
早期的宋庄,大多数艺术家面临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生存与艺术的困惑”,多数艺术家靠打短工或兼职为生,生活没有保障。主要从事带课、画行画、接设计、雕塑小活、开小饭馆等为生。平时生活的几个内容:聚会喝酒、聊天、画画、打短工、做展览。生活条件差,家庭两地分居、离婚者居多、展览极少。2005-06两年艺术市场化是个转折点,艺术的商机给艺术家带来生存的希望,加上院校的不包分配,以及怀抱做艺术家的理想等原因,使全国各地艺术家于2006年开始,大批涌入宋庄及各个艺术家聚集区。
宋庄及周边艺术群落具有自发性、乌托邦感觉、边缘性、地理上的辐射状、规模大、潜力大、外延性等特点,这是它的优势,同时也是他的问题。宋庄前期的边缘化、草根性、另类、反叛、朴素、非商业优势,渐渐被寻找机会的心理所冲淡。规模大、人口多,必然会人多手杂良莠不齐,这也是必然。
宋庄镇面积115.929平方公里,包括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万人,艺术家近几年入住3000人左右,以小堡为中心,呈发散状态主要聚集在:大兴庄、辛店、喇叭庄、任庄、北寺、白庙、邢各庄、、疃里、六合村、徐辛庄乡、富豪村等自然村落。
宋庄除了原生态艺术家自发散居的部分自然村,宋庄镇政府也开始借助原生的艺术力量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区位于“百里长安街东端,千年大运河北首”的通州。2008年1月,通州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创建集产学研、生活居住、动漫产业、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都市型产业区。通州新城东北部,以小堡村为中心,北起规划一路,南到京哈高速,东至东部发展带联络线,西邻六环路,规划面积约14.6平方公里,其中通州新城范围内10.3平方公里,新城以外的镇域规划延伸区4.3平方公里,是全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其发展有着巨大的原生的艺术资源优势。
宋庄的艺术机构及生态:
1.产业化
据保守估计,宋庄有3000多艺术家,其中80%居住在小堡村,正常情况下一年艺术品交易至少达2.5亿元,多数是中层和成功艺术家的交易数字,每年艺术家房租平均2万一人,宋庄2000人的房租保守数字就有4000万一年;服务产业:画廊、餐饮(小堡一村约200家左右)等服务行业就能解决1000多人就业,今后的艺术区房地产更是可观,文化的发展必将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2.基金、画廊、美术馆、拍卖机构、收藏家在这里进驻
画廊业正在兴起,美术馆会在这里聚集。到目前为止艺术机构分为:艺术基金、美术馆、画廊、艺术区。其中电影基金1个,美术馆11个,画廊80多家,低端艺术集市正在兴起,让城里人来此采购产品,走进百姓人家,艺术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些艺术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98%分布在小堡村。艺术机构中栗宪庭电影基金,每年办两届大的影展,建立了独立电影的收藏和支助项目,以推动独立电影在国内发展的可能性为目的;艺术东区和北京当代艺术馆侧重当代水墨的推动;其它美术馆如:宋庄美术馆、上上国际美术馆、尚堡美术馆、小堡驿站、龙德轩艺术中心、TS.1宋庄一号、左右美术馆、和静园美术馆、原创艺术中心、虹湾艺术馆等馆则做当代综合艺术活动推广,这些美术馆除了宋庄美术馆和小堡驿站是村级艺术机构,其它都是民办艺术机构。
3.艺术活动多元化趋势
艺术向电影、音乐、文学方面多元发展,现有每年一届的宋庄艺术节、批评家年会、独立电影论坛、宋庄音乐、文学交流等活动。宋庄原创艺术中心近期创办《宋庄音乐》杂志并组织中小型音乐交流活动。
艺术类型和样式:90%从事绘画艺术,其它媒介中从事行为艺术的艺术家约占0.5%,摄影图片媒介约占0.5%,录像艺术约占0.5%,其他媒体约0.5%,另外从事电影、写作、音乐的艺术家约占5%。,从事评论的人的更少。
4.宋庄的艺术区分布情况和辅助艺术机构。
宋庄的艺术生活区20多个,画材店约3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小堡。宋庄的每个艺术区艺术家人数一般在40—50户不等,最多约60多户。另外正在建设的两个艺术园区人数集中可达500人之多。艺术家居住有三种方式:租地盖房的艺术家约500户(正在建设)、买农民院落的约300多户、其它以租房方式散居(村落、艺术区)的约占2/3。现宋庄促进会在小堡设立艺术家接待站两个,并建立宋庄艺术门户网站一个,提供各种艺术咨询和服务。
工作室艺术区分布:
小堡村主要艺术区:国防工事艺术区、艺术A区、画家大院、60艺术区、环岛艺术区、吉祥伯乐艺术区、九号院、艺术东区、糖厂、北向阳光、原创艺术区、龙德轩艺术区、方舟艺术区、上上艺术区、ART18艺术区、尚堡艺术区、万盛园艺术区、嫘院艺术区等约20个
宋庄村:艺术工厂A、B、C、D区
喇嘛庄:喇嘛庄大院、金三角艺术区
富豪村:左右艺术区
大兴庄:大兴艺术空间、NO.8艺术区
5.宋庄的人员分布和结构
宋庄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逐渐兴起。由农民、工人、艺术家等各种身份的人混居。艺术家的到来使宋庄得名,农民也带来了商机,但农民与艺术家相处仍是宋庄主要的社会关系。
宋庄的缘起于圆明园画家村,发起于94年,现已形成一定的文化模式,居住着有份量的策展人、评论家栗宪庭先生及玩世的代表艺术家。但地理位置较僻,位置分布散,观念需更新,好的画廊推广太少,艺术媒介以架上为主,相对混杂,需增添时尚和活力。艺术市场商业诱惑越来越强,这正是艺术家保持独立信念的考验,希望以上产业将为艺术服务,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良性循环,减小贫富差距的艺术现象。
“宋庄艺术群落田野调查”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艺术家生存空间的打造与艺术公共化发展,改变自娱自乐的狭隘艺术使当代艺术向公共化发展,我们希望所做出的实际具体的一手调查资料,为以后艺术边缘类型向多元化发展做好良性循环的铺垫。
2009年5月11日
张海涛于宋庄
|
-
-
-
-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