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后南唐时代的隐秘断章

        作者:核实中..2009-09-15 17:42:52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章一
          时代的超文本,一部斑驳锈蚀的历史线装书,缀满落英缤纷的时尚拼贴,被后现代主义解构得肢离破碎,散落成花瓣状的文件碎片,充溢着时代的阵列硬盘。

          飞速旋转的硬盘,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裹挟着我们的时代,“一个迟滞涣散的时代。”蛰伏于文本内存中的历史病毒,用娇媚浅薄的微笑面具残忍地纂改了时代超文本的基本界面。

          惊蛰之夜,喧哗和骚动溢满时代的公共主页,层出不穷的菜单上罗列着聒噪的信息垃圾,填充着公众话语的繁华空间。世纪末的夜晚境遇让我置身于这个纵情声色的浅薄游戏中,沉溺于狂欢的假面舞会,在软饮料的罂粟沉香中迷失目击痛苦的方向。

          公众话语彻底消解了思想与语言的隐秘,将历史千年沉淀的隐秘遗产纂改为一种快餐性的互动游戏,裸露在一览无遗的公共网址上。互动式的界面使得所有浏览的主体都能直接潜入游戏的内核,扮演虚拟的主角。在那里,一切隐秘的伤感、怀旧、失语、谵妄都沦为公众即时的消费品。大众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一切,在无意识中舔食着精神血淋淋的伤口。

          隐秘的消解意味着世纪末的公众话语在瓦解权力话语的同时,亦在不经意中以后现代的名义“把功能主义的沐浴之水和实验之婴一起倒掉”,①无意识地将时代精神与文化的深层结构消融在一片血色瑰丽的夜空之中,咸涩的余味仅仅是被鲜血腌渍的隐密追忆。

          章二
          “今夜在中国,让我来追忆一个人。”②一个诗人,一个温文尔雅的君主,③一个黯然独白的隐语者。他遗弃了他的时代,遗弃了他的国家(权力话语)和他的人民(公众话语),在深宫的纬幔之后,蹉跎着他的漫随流水的春花秋月。

          那时候,欢乐的南唐夜宴已随着“往事知多少”的叹息曲终人散,离席的伤感弥漫在动荡的时代之侧。千年之后的人们也许能在顾闳中④那幅斑斓璀灿的长卷中隐约窥见历史狂欢的残像,窥见在浓郁夜色中缓慢显影的时代晚餐。而被后世的另类残本反复提及的“金错刀”和“撮襟书”⑤则随着南唐画院⑥的焚毁,永远湮没于历史的血色扉页。

          “透过这部动荡的由历次政权、战争和饥饿写成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种几乎静止的历史——缓坡历史”。⑦隐秘话语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文献缺失无法生成的历史,一部写在羊皮纸上的历史⑧。

          在每一个历史时代喧嚣聒噪的主流语境之侧,永远游离着一些隐秘的灵魂,我称之为时代的隐语者。时代的主流语境对其而言尤如卡夫卡的城堡,那是一片无法触及的远眺之地。而事实上他们视而不见的目光里内蕴着一种对隐秘的守护,守护着自由的思想,守护着钢蓝色的瓦尔登湖⑧,守护着时代的冷淡和遗忘。

          隐语者言说的声音微弱而绵延不绝,耳语般的倾诉精致优美,“凄怆悲动,亦复幽闲跌宕……落调纤华,吐心婉挚”(10)。极少数的聆听者往往成为隐密谈话中指涉物的记录者,在隐语的主述者不在场的状况下,聆听者的笔录文本几乎具备了等同的文献意义。在经过历史湮灭后仍能存世的隐密文献,我称之为时代的“血书”(11)“在灵魂安静以后,血液还会流过许多年代”(12),还会赋于我一种对隐秘的想象和激情。

          隐秘的激情,优美、静谧而充满理想主义的诗化激情,充满青春的挪威森林(13)的永恒激情。无论是在被权力话语的墨汁和血红的黑体字所沾污的时代正午;还是在遭遇了商业动物贪婪而残忍吞噬的末世黄昏,它将聆听者们从世纪的喧嚣声中引开,在夜晚的语境中重新唤起对时光的瞑想和沉思。

          章三
          夜晚在时代的黑暗深处缓慢升起,在撒满“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14)的历史星空下展开斓珊的图本,展开“禁苑春归晚”(15)的奢华夜色。那时候,末世狂欢的图像以不同的历史瞬间为背景,快速划像着“永无止境地渴求娱乐,热衷于一切消遗,社交和饮宴”(16)的时代剪影。

          作为一个晦暗而低调的意象,世纪末常常被夜晚语法所隐喻,暗示着某种令人窒息的假死状态。在缺省值的状态下,夜晚语法的构成被设定为相互叠画的三个层面。

          其表层是某种可感知的阴霾气质,忧郁而冰凉侵肤,具备着纯粹南方特性的显症。

          而内质层则显示了它的不可言述性。这是一种潮湿而阴柔的暗示,具有波动和不确定的性质,是水一般光滑的丝稠,它只能被隐喻被耳语。

          最终的底蕴就是本文意义的隐秘性,它是完美的、脆弱的、乌托邦的、理想国的。在喧哗的白昼,它具备了超日常的静谧,只有在黑暗中才开始其悄然言说。

          那些被隐语者使用的夜晚语法在二十世纪通常被冠以“另类”或者“非主流”的前缀,话语系统的晦涩和隐秘使之始终被斥于主流语境之外,作为夜晚语法的时代表征,被定格在清明之夜的冰凉视窗,打开了间隔千年的两个世纪末屏蔽图像(Mask)。

          Mask
          A虚构为梦游者灯火明灭的娱乐场。视图的主体是一列被装饰得无比卡通和艳俗的铁锈火车头(时代精神低能的象征),悬挂金属畸胎饰物的朋克发式的烈焰红粉幽灵般游荡其中。隐约可辨的影子包括充满“内在淫邪”、微启着性感血唇的拉芙•柯妮(17);漂白的艳俗裸者杰夫•昆斯(18);手执“古典时代疯狂史”的艾滋病患者福柯(19)。在车轮下的暗处遗弃着高烧103℃的西尔维娅•普拉斯(20)的干尸,车厢中不插电的摇滚乐是柯特•科本(21)声嘶力竭的哀号“昨夜你在何处安眠”……

          Mask
          B则生成了一帧被滤镜处理后的室内奢华场景。酸枝木和鸡翅木的雕花陈设落满尘埃,灿烂华丽的丝绸流淌一地。“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22)空无一人,晓风残月被镶嵌于一方紫檀镜框中,蓝调的人今宵却又梦醒何处?

          ……两个屏蔽图像重叠为一幅世纪末图本,我将其存盘的文件名书写为“后南唐时代”,将其上载给某个搭线窃听聆听者,萧瑟渐隐在夜晚语境的深处。

          章四
          公元二十世纪的白露时节,“晚凉天净月华开”(23)。一张单薄的光碟刻录下世纪末峨冠博带的隐语者一次秘密谈话。“世界起源于一场秘密谈话”(24)。

          蛰伏了半个世纪的千年虫和急剧繁殖于网络空间的蠕虫病毒在这一天同时被诱发,使得隐秘谈话的具体时间变得模糊不清。而那部画满东方神秘主义符号的线装书却精确地指出了这一天的内质:“满日;宜祭祀、沐浴、出行;忌求医、破土、迁徒”。

          隐秘谈话的地点被设置为一个时尚而零乱的朋克之家,充满凄迷艳丽的氛围。噪杂的背影音乐飘忽游移,不可捉摸。解构后的四个声部被转喻为一支另类摇滚乐队:柯特•科本在枯萎的花丛中晃动着砸碎的吉他嚎叫着“强暴我”;

          载着小小绒线帽的朵丽斯•奥蕾丹25)却垂下深深的眼帘,为她的“傻瓜”柔声低吟;斯托克豪森用电子键盘和非线性合成的音响铺满整个底蕴;而一架被插入无数多余零件的古钢琴却成为约翰•凯奇控制时代节奏的打击乐器。

          那时候,在场的隐语者用Java语言主述着对时尚话语的纯粹感性批判,而一群虚拟的、朦胧的、低能的影子则被臆想为缺席的聆听者。

          隐秘言说的图本可分为五个互不相关的图层(Layer),我的合并企图将被最终证明是徒劳的。

          Layer4:“关于一个女孩”;染发的涂着晒伤妆的扮酷的女孩;靓丽的时尚的浅薄的女孩;被下载被转换格式被打印输出的女孩。

          Layer3:时尚以观念上和语言上的与众不同为前提,内含着“多种亚文化,这些亚文化集中成为思潮、流派、学派、宗派等等”(26)。时尚的根本价值是由公众话语所评判裁定的,而并非由原创主体先验的价值观念所定。在这里,美学标准是公众话语的普遍性趣味,“它规定了一些隐含的标准,公众借此辨识它的期望,并选出那些确实符合这些期望的作者。”(27)

          Layer2:一纸“广陵散”的古琴谱;一首断断续续的商慢调;一滴属于嵇康的陈旧血迹;一个窃声咏叹的隐秘灵魂。

          Layer1:当下的时尚常常被贴上前卫的标签,前卫和时尚这两者的概念相互混淆着内涵和外延。其实前卫和时尚只有一步之遥,这之间只存在一种微妙的感性的衡量和尺度。而要跨越这一步就必须越过私人话语和公众话语这一道门槛。

          Background:隐密的质地,一种单薄原始的手工纸本,混合着植物遗体的残骸,我对其“过分迷恋以及由此造成的混乱使我变得盲目”(28)。我将这一切归结为一个历史意象。

          章五
          公元十世纪的寒露时节,“锦衾寒,夜来更漏残”。(29)寂寞的年轻诗人在南京(一个潸然泪下的城市)清凉山(一片缠绕着枝蔓和噩梦的伤心地)幽雅的避暑行宫里踟躅行吟,在一纸素笺上“卷帛书之”,遗留下传颂千年的隐世之章。独上西楼的黄昏作为一个永恒的意象被历史(正史、野史、文学史、艺术史或者本文指涉的隐秘历史)收藏。

          寒露之夜的南唐遗址,一片隐约的靛蓝。浅笑和窃窃私语,噩梦溅满粘稠的蜜汁。二十世纪衰隐的嚎叫和呻吟渐渐消逝在往世的终端。十一封致李煜的私人函件被黯然封缄为一个E-mail,投向一个永远无人访问的网站。

          这是一封孤寂的私人信函,内含着多种流行格式的文本文件和图本文件,包括一部被压缩成AVI格式的动态数码影像文件。这部长达三分四十二秒的Video显示着经典的夜晚语境:光怪陆离的世纪末夜景淹没于一片波光粼粼;一个隐约的负像在其中反复咏叹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年情结,柔弱的声音漂浮在时代的喧嚣之上;浓郁的夜色荡漾在这些波动影像表层。影像,那是人类自身的观照,自恋的起源。数码的虚拟影像却摒弃了暗房的概念,使得影象纪实的原始功能被消解和篡改。于是影像的诞生(生成过程)功效、瞬间意识等等周边性问题被重新明确设定,而其所产生的意义则要大于其原本意义。数码虚拟技术混淆了影像及其原型,让我们生存于梦境之中,让我们忘却了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让我们惊恐地重新自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章六
          一个干涸的面无表情的数码时代在世纪末的夜晚向我远远飘来。冰凉而坚硬的参数冷漠地规范着夜宴的菜单,错乱的叠层菜单,隐含着远眺和凝神两种视线的瞬间错位。

          在深秋摇拽的恍惚梦境中,我孤独守望着一方闪烁的荧屏,移动着手感冰凉的滑鼠,开始一次Internet网上的秘密旅行,一次二十世纪重访南唐网址的秘密旅行。

          风声浩荡的梦游夜晚,秉烛飞行在黑暗无形的网线上,遭遇着无数苍白失眠的网虫。互联网络象格林童话中的魔法线团连接着无数陌生灵魂之间诡异的路径。网络的出现压缩了个体终端的空间距离,其意义在于保持完整的陌生个体关系之间的隐秘性的同时,又使得灵魂之间匿名的对白成为现实。匿名(文本匿名和图本匿名)在某种程度上也许能避免“角色支配了我们的感知”(30),这样匿名的倾诉与交谈充满着冷酷和赤裸,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拥有言说者和聆听者两张面具。事件的指涉在还原其内在真实的同时,往往也刺瞎了目击自身罪恶的双眸。私人空间的数字化压缩并未消除个体之间的灵魂间隔,网络上的激情言说和现实直面的漠然沉默成为数码时代一个巨大的悖论。

          霜降之夜,我迷失于南唐的网址,迷失于这片雕栏玉砌的故地。浮华艳世的旖呢风光早已在长久的追忆中褪色,短暂的帝王生涯溅满权力话语的血污,尾随着稍纵即逝的青葱岁月,荡然无存。昨夜东风的小楼空无一人,主述者的隐秘言说已成为一种世纪末的独白,哈姆雷特式的独白,落满尘埃的电子信箱里却空空荡荡。

          打开雕花镂空的窗口,数码时代影影幢幢的图本多层叠画在一册纸质脆弱的陈旧古籍里。内页上所有的文件都曾经被黑客下截,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在这部雕版线装书的封面上,我以我的独白完成了一次后南唐主页的诗化方式。

          多年以后,越过时光遗忘的陷门,我重新远程登录于二十世纪末的夜晚视窗。关闭画面晦涩凄艳的屏幕保护程序,我打开一个加密的隐含文件,在长久遗忘的断章中我曾经写道:
          你给我胭脂色的荒凉
          我还给你一声惨叫……
                                   [完]

          注释:
          1、引自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第十五章“何为后现代主义”。
          2、引自温斯坦•休•奥登《战时》十四行诗组第23首。该诗原为纪念诗人里尔克在瑞士古堡中隐居十年,最终完成名诗《杜依诺哀歌》而作。
          3、李煜(937-978年)字重光。南唐后主。诗人,艺术家,北宋婉约派诗歌始祖。《钓矶立谈》称其“广颡隆隼、风神洒落,洞晓音律、工书善画”。
          4、顾闳中。南唐画院待诏,画家。《画史》称“李重光道装像,神骨俱全。云是顾闳中笔。”其传世经典代表作为《韩熙载夜宴图》。
          5、陶谷《清异录》称“后主善书,作颤笔蓼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大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之撮襟书。”
          6、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第三编“中世史”第二章“五代之绘画及其画论”称“李后主煜……效后蜀翰林画院之制,设立画院,礼遇画士……画院中之诸翰林待诏及学士,均一时名手,各有专擅,例如顾闳中、高太冲、朱澄、周文矩……均为其中翘楚。”
          7、引自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第一章引言。
          8、布鲁克-罗斯《故事,理论与物》第十二章。因羊皮纸上的文字可擦去再写,引申指历史的虚构性;由于新的文字与旧的痕迹叠合在一块,又可指一种多层次的历史文化积淀。转引自柯里尼编篡的《诠释与过度诠释》第六章。
          9、享利•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而优美的隐秘文本,是梭罗在康科德的瓦 尔登湖畔两年隐居生涯的思想史。
          10、引自明代《墨华斋本》评南唐二主词。
          11、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称“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12、顾城诗句。转引自《诗探索》总第十三辑文昕著《最后的顾城》。
          13、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是一部表达隐密激情和怀旧的青春派小说,标题挪用了披头土乐队创作于六十年末的摇滚乐歌名,用以借喻作者的某种私人情结。
          14、北岛《回答》第七节末句。转引自《朦胧诗选》。
          15、引自李煜词《子夜歌》,“禁苑”意指南唐的皇家园林。
          16、引自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第六章“休闲时光”第一节。
          17、柯妮•拉芙,美国硬朋克摇滚乐队“洞穴”(Hole)女歌手。
          18、杰夫•昆斯,美国前卫艺术家,艳俗艺术的代表人物。
          19、米歇尔•福柯,法国思想家、哲学家。1984年死于艾滋病,在某种意义他是一位隐秘而出色的行为艺术家。
          20、西尔维亚•普拉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1963年30岁时吸煤气自杀。
          21、柯诗•科本,美国另类朋克摇滚乐队“涅磐”(Nirvana)的灵魂人物。1994年27岁时开枪自杀。
          22、引自李煜词《喜迁莺》
          23、引自李煜词《浪淘沙》
          24、海子诗句。引自《海子诗,全编》第四编“太阳•七部书”之“弥赛亚•第一合唱部分”。
          25、朵丽斯•奥蕾丹,爱尔兰另类乐队“蔓越桔”(The Cranberries)的女歌手。
          26、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知识的时尚》。转引自利奥塔访谈书信录《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
          27、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公正游戏》第一章。转引同上。
          28、引自罗兰•巴特《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之“夜照亮了夜”第一节。
          29、引自李煜词《更漏子》
          30、福柯《哲学的生命》。转引自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

          来源:网络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7(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