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何谓诗意生活--以厦门为例

        作者:核实中..2009-09-15 17:42:23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一说到"诗意",眼下全中国的文化人几乎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海德格尔。被他老人家炒出来的那句名言"人诗意地居住",便定会浮现脑海,幻化如海市蜃楼。厦门人虽然被那蓝莹莹的海水整日围绕着,但却看不到什么海市蜃楼;海德格尔为何许人也,更是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打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厦门人很早就有"趁钱"(赚钱)意识,因为"趁钱"之需,他们很早就知道趁着海路"下海"(下南洋)。"下海"这个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历史左右不过十多年,但用来形容早在一千多年前厦门人的出洋经商,却是再准确不过:他们走的是海路,下的是商海。海路与商海有着同样的"趁钱"兆象,凶吉突降于风平浪静之时,祸福倏起于惊涛骇浪之间,既激人欲与天命争输赢--闽南语里有一首全国人民都爱唱的代表作《爱拼才会赢》,便是其精神写照;又让人心中无底,诚惶诚恐--南普陀年年鼎盛不息的香火,三一教堂岁岁连绵不绝的祈祷,便是其心态写真。

            由于如此"趁钱"的历史渊源,厦门人历来特别在意日子中的好彩头。为博一个好彩头,厦门人的日常禁忌多得不得了。就拿一年开头的第一天说事吧:这一天不能喝稀,因为会惹天爷下雨;这一天不能打水,因为会惹井妈干涸……但饶是如此,你也知道,日常生活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这不,今天张三家就出了点小麻烦:厨房里的电子吸顶灯又烧坏了,张三遂决定到灯具店云集的某一条街上去买灯。这种店铺在厦门老市区里触目皆是,小门面,小开间,小本生意,小市民小打小闹的小"趁钱",小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小买卖。张三刚走进一家店门,老板李四就从店堂的深处迎出来了,问:看看?答:看看。问:你是要装在哪里的?答:装厨房里的。李四指着壁上挂的一溜灯说:这些灯都是。张三说:不行,电子振流的,外壳漂亮是漂亮,里面老烧坏,说是包换,现在也懒得换了,就买个不带电子的。李四说:哦?那只有用这种了。多少钱?最低16块,便宜啦。张三拿过来看看,觉得式样合适,价钱也公道,就往自己身上掏钱包。眼看这笔小生意就要成交了,老板李四却问:哎,你那烧坏的灯呢?张三说:在家呐。李四说:拿来看看,把里面东西拿掉,装上普通灯座,就行了。张三说:这要多少钱?李四说,节能灯管,上海的,最低13块,灯座一个3元,也算16块吧。张三问:这样能行?李四说,我看能行。张三高兴道:我下次拿来。李四说:饮茶了去?张三说:不了,多谢。空着个手,出店门去了。

            这种事情,也真的只有搁在厦门才会发生。居住在别的城市的人,大概会想厦门的张三李四头脑有没有毛病?张三会不会算账?李四会不会赚钱?有谁能够看懂其中的道道,你说张三李四这样做买卖,到底图个什么?除了张三下次还得多费功夫跑路,李四今天没能做成生意人最爱做的开门红,实在看不出他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

            到了下一天,张三果然提着个灯找到李四店铺里。李四一看,放下手中正忙着的事,赶着给张三改灯。这时坐在店门口骑楼下矮几边的三五个人里,就有一个女人立起身,怯怯地说:稍坐,饮茶,灯很快就好的。这时围着矮桌坐的那一干人就搭上话,如果是男人,他们的神态语气可就有点大大咧咧的,有点自来熟:勿客气啦一起来饮茶。张三看看人家把位子都挪出来了,盛情难却,便走到那一堆人中间坐下。女人正忙着用滚水重烫茶壶茶杯。茶盘中间,堆着刚清出来的茶叶渣。再看那茶壶,只合女人拳头大小,茶盅呢,就只有男人的拇指大了。品质倒都是正宗的紫砂,只是被茶渍腌得久了,乌得发金。这是厦门地方正宗泡茶的茶具。用来泡茶的茶叶,一定是安溪铁观音。把铁观音装满茶壶,滚水高冲,拂去浮沫,盖上,再低淋壶身,一边将烫好的数个茶盅月牙儿一溜摆开,然后执壶注茶。那茶水却并不尽往一个茶盅里去,而是来来回回巡着注,注到后面,便只有淅淅沥沥数滴,但也一点不马虎,照样匀着把茶汁点到各盅里。茶盅虽小,但一壶茶的容量更有限,一个回合下来,只得小半盅茶,故还得再来过,如是者三,一盅茶才得八分满。这八分满是讲究的,酒要满,茶要亏,千万不能倒反了,该满的不满,不该满的满了,都是大失敬。这都是地道厦门人泡茶的手法。且每一道手法都有名堂,什么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什么重洗仙颜,若琛出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听听连街市上挑夫走贩都能随口吟出的这些名堂,一缕缕关不住的幽岚清气,好像既香艳得柔软无骨,又惊险得如箭在弦上。这样泡出来的茶,可不是琼浆玉露是什么。然而就这么一小盅的茶汤,却还不能一口饮下,因为这茶奇苦,曾有外地人形容这茶入口即咬--蜇舌。所以只能慢慢呷,让茶汤一点点一点点在舌下化开,入喉才觉清冽甘甜无比。故围在茶盘边等待喝茶的一干人,纵然是粗妇蛮汉,这一刻都得规规矩矩地、温文尔雅地用了两根指头,小心翼翼捏定茶盅,慢慢送至鼻下闻香,再轻轻撮唇嗫茶。这样的饮茶,才真正够得上品茶的格。

            就是这么一泡高古绝俗、诗意盎然的功夫茶,却只是厦门人每日开门七件事中的头一件稀松平常事。厦门人不用酸文假醋跑到古人品茗文化的顶尖级人物妙玉的栊翠庵里,不用作秀一样坐在英国上流社会优雅华美的贵族沙龙里,也不用像江浙人那样早起喝茶要成群上茶馆喝来,像昆明人那样黄昏喝茶要结队到公园喝去。在厦门,无论你是朋友还是陌生人,无论你是走进高楼大厦还是洋房古厝,无论你是去办公室谈正经事还是在街市里闲逛,你足之所及,目之所至,嗅之所处,无不有这么一泡功夫茶,于君前后左右自在飘香。厦门人泡茶,当然泡的是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品味,自己的气质;而天天泡在此茶中的厦门人,岂不也泡出茶的神韵、茶的气度?邀你入座那是厦门人与泡茶相生的天然江湖气派:相逢何必曾相识,天下英雄是一家;劝你品茶,那是厦门人与泡茶共长的诗情画意:夜后陪明月,晨前伴朝霞,一品肌骨清,二品通仙灵,再品涤尽古往今来秽气,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难怪来过厦门的人,会把厦门感受成全中国最温馨的城市,也许秘诀就在厦门人的泡茶中。厦门人泡茶,不是人随茶走,而是茶随人至。有人的地方就有泡茶,有泡茶的地方就有在家的感觉,对漂流在外的游子过客来说,还有什么比在家的感受更为温馨呢。

            泡茶的整个形态,活生生的就是厦门人日常生活的形态。理解了泡茶的内蕴,就能理解厦门人日常生活的内涵,否则你一定无法理解为什么敦煌飞天怀中的横抱琵琶,只会存活于古老的南音中,让今天的厦门人犹自千家弦管,万户笙歌,享受此曲只应天上有的耳福;为什么世上任它多么名贵多么稀罕的钢琴,可以不计体笨,远涉重洋,来到有路就有琴声流淌,人行走在路径上尤如徜徉在琴河中的鼓浪屿安家落户。那些在别的城市要刻意追求、雕琢为之的生活品味,殊不知在厦门人这里,只是他们的天然本色,他们的家常便饭。

            在闽南语中喝茶为"饮",吃饭为"食",饮食男女,家常生活。厦门人的"食"也充分反映了"饮"的精神与品质。厦门有种名吃,叫"薄饼",传说中的配角为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厦门人蔡复一老爷,主角是蔡太太。蔡公案牍繁忙,无暇进食,蔡婆便费尽心思创制薄饼,以便蔡公右手执笔,左手取食。大体因此而创制出的食品,以填饱日常肚子为宗旨。如北方的锅盔,南方的光饼,莫不如是。但蔡婆的目的仿佛远不止于此,她做的薄饼,采春华秋实,撷山珍海味,二三十种作料,不仅收集要费尽周折,做起来更是通宵达旦,不知她要用薄如蝉翅的面皮,包裹起她什么样的复杂心思?好在厦门出了个比鼓浪屿更著名的诗人舒婷,不谙其中三昧者,尽可以找她问去。只是读过舒婷的诗,有太多的读者以为她不食人间烟火,不能排除有些诗人正是如此,但若舒婷是这样的话,那她一定就不是厦门的舒婷。厦门是个缪斯女神与世俗生活最好相生相长的地方,有三角梅和钢琴声的地方,自然会有舒婷的诗,而有舒婷的诗的地方,正是厦门人的日常生活。所以要找舒婷最好到每日的早市上,那时她布衣便鞋,一边双手忙着挑捡油盐酱醋,鸡鸭鱼虾,一边吹气如兰,吐字如珠,把厦门薄饼的二、三十种作料如数家珍般说给你听,末了,她说,厦门薄饼如恋爱中的少女,千种情怀,万般滋味,如丝般仔细绵密,含蓄温藉,皆在内里;到了漳泉一带,薄饼名为春卷,形象便如谈论婚嫁中的女子,明码实价,一目了然。至到了福州一带,便成了拖儿带女的妇人,粗服乱发,堪堪可观罢了。想蔡婆一把年龄,居然能把将就果腹的食品做成锦绣少女让老公忙里偷闲吃下,这一段厦门式的浪漫情思天下有谁能敌?

            自从解放以后,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厦门一样直接与战争对峙长达三十余年。战争成了厦门的日常生活,而厦门的日常生活精神又使剑拔弩张下的敌对与仇恨,成了中国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浪漫与温馨。孩子们在炮火纷飞中手拉手用身体接通电话线,青年们在哨兵的守卫下躲在相思丛中谈情说爱;那边厢用风筝放来邓丽君的甜歌,这边厢用漂流瓶送去故乡的思念。一俟元宵中秋诸如此类的节庆,两岸炮火便默契般一起喑哑,争先放出七彩礼花在天空中交相辉映。当然最能够表现日常生活的浪漫与温馨,还是莫过于饮食:金门泡茶可以用到厦门送去的上佳甜水,厦门的厨房里会有金门用弹片做成的菜刀。当两岸的高音喇叭一起播放闽南语歌"天黑黑,要落雨,阿公阿婆一起去锄竽,锄啊锄,锄出一条泥鳅来……阿公要煮咸,阿婆要煮淡,两人相打打破锅,打破锅……哇哈哈"时,此景此情,此语此义,你不能不佩服厦门人日常生活的艺术,这里唱的是闽南生活的常见图景,说的可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寓言,命题不可谓不严肃重大,可情调不可谓不美丽温馨。

            铁观音茶叶七泡有余香,恰好可佐我们从饮食男女扯到音乐战争,这时李四已把张三的灯改装好了,当张三提着大放光明的灯盏走出李四店铺时,他们的心情都放着快乐的光芒。这时你是否也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厦门人会以这种有别于任何城市商品经济法则的方式,成交了他们之间的买卖。他们喜欢买卖,但他们似乎更喜欢买卖之外的那些不能用来算计的东西。正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使原本有着穷凶极恶、气极败坏品质的买卖,变得如此优雅淡定,富有人情味。因此说,趁钱虽然是他们生存的使命,但如何趁钱则是他们祖传的天性。回过头再来看厦门人在新年伊始的禁忌,便可知厦门人虽然免不了功利,但他们的功利却有着怎样一副侠义柔肠的基因:他们初一不喝稀,是因为不使老天看着心里难过;初一不汲水,是为了让井妈以水为镜,好好梳妆打扮。由如此成人之美的禁忌,来打开厦门人一年四季的日常生活,厦门这座城市还有理由不温馨吗?

            当笔者正为如何命名此稿发愁的时候,看到电视里正在播放两条现场报道:一幅画面是成百上千辆的士正在聚集,原来是在自发为一个不幸掉进火堆里烧伤的外来五岁孩童捐款。想不明白为什么是的士司机为那孩子捐款,但那络绎不绝闻讯而来的的士却蔚为壮观,形成一种一时难于言表的情感冲击波;一幅画面是献血现场,三辆献血车外都排着蜿蜒曲折的长队。让人惊讶于这么大热天,还有行人如此热心来排队献血。看到现场记者对一个年轻人的采访,才使我明白了他与献血之间的关系:他说因为自己是海员,平日很少在家,难得碰上献血车。而献血的感觉很好,让自己觉得身体很健康。自豪之情,言于溢表。

            没有豪言壮语,连起码的为他人健康这样的话都没说。我献血我健康。朴素又简单,但却充满如此的快乐、自豪……和诗意。这是厦门人的本色,是厦门人日常生活的本质。没有几个厦门人认识的海德格尔,恰恰可以如此准确地说出厦门的生活本质:虽然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正是厦门人诗意的栖居,本质性的,无所不在的诗意,才使得世俗与超脱、日常与艺术在厦门人的生活里融合得这样天衣无缝;才酿就了厦门这座城市诗意的温馨。 

          来源:网络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5(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