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达联现场制作灰塑 冯静雯 摄
在海南省文昌市,一些传统民居或建筑上装饰有祥禽瑞兽、花卉图案等寓意吉祥的雕塑,样式、色彩丰富,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就是文昌灰塑。
文昌灰塑是文昌流传最广的民间艺术之一。文昌灰塑经过历代多元文化的交融以及画师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自成流派的建筑装饰文化。
在文昌灰塑传承人许达联的创作基地里,各式各样的灰塑成品、半成品随处可见,既有以葡萄纹样为主的多子多福图,也有由凤凰、牡丹等元素组成的百鸟朝凤图,都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1966年,十几岁的我从父辈手中接过灰刀,开始学习灰塑,并逐渐以这门手艺养家。”许达联边说边做着一幅夏日荷花图案的灰塑,莲蓬、莲叶、茎蔓,每一处大小不一,用料多少也不一样。他下刀精细,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在做好灰塑样式雏形后,许达联还要雕琢许多细节,将叶片的脉络、细密的花蕊、泛起涟漪的湖水等一一补齐,最后开始上色。从设计到打样,再到晾晒、上色等多个环节,一位成熟的灰塑创作者制作这样一幅作品大概需要一周时间。
文昌灰塑是一个用灰料堆砌出的多彩世界。“这里说的‘灰’并非指颜色,而是这种雕塑的原料,由草筋灰、纸筋灰、糯米粉、红糖等混合而成,具有一定黏性和可塑性,经久耐用。”文昌市文化馆馆长曾小宁介绍,绘制灰塑时,画师要根据建筑的部位设计相应的图案,将草筋灰、纸筋灰和红糖按比例混合制成灰泥,再用灰刀将灰泥批到基面上造型,塑型过程中要将灰泥压实,使其表面接近光滑,不断精雕细塑形成立体造型,最后再用颜料上色。
“一幅灰塑作品从制作到完成,需要经过打底、堆灰、做线脚、勾线、上色等环节。文昌灰塑造型通常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祥禽瑞兽、花卉等富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曾小宁说。
灰塑在文昌的建筑中比较常见。在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祥瑞图案的灰塑经过数百年风雨洗礼,依旧紧贴于壁上;在文昌孔庙,灰塑已经过翻修重新上色,祥云、龙凤等图案更显庄重大气……人们也会将灰塑作为单独的艺术作品放在房内,如在房屋正厅横廊摆设象征喜上眉梢的“喜鹊登梅”、寓意金玉满堂的“金鱼和海棠”等作品。
2023年,文昌灰塑入选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传承这项技艺,文昌市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如定期组织灰塑技艺交流、举办文昌灰塑壁画作品展、在学校设立灰塑培训基地并定期为师生授课培训等。
5月10日,海南省委书记冯飞来到会文镇十八行村,现场观摩文昌灰塑创作,指出要高度重视灰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传承人培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文昌灰塑艺人在传承中大胆创新,融入工笔画、国画绘画技法,并混用水彩、丙烯等颜料;尝试推广用灰塑壁画装饰楼房,开拓新的市场;将创作从墙上搬到木板上,制作灰塑壁画工艺品并进行展示销售……这些探索为文昌灰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