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虚拟数字人,要“美”也要“真”

        作者:易明2022-08-15 07:26: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今年七夕,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打造的虚拟讲解员“班昭”亮相,这位端庄典雅的古风少女带着观众与乞巧展品近距离互动;不久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10周年庆祝活动上,国博首个虚拟数字人“艾雯雯”入职,将在国博不同岗位深入学习后,在线上线下平台为观众讲好国博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上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宣布集之互动旗下虚拟数字人“之”担任其“文旅推广大使”,以前沿的数字形式,对外推动传统文化、非遗、城市风貌的传播与推广……

          自2007年二次元少女“初音未来”出道引发第一波全球范围的虚拟数字人关注热潮以来,近年,虚拟歌手洛天依、哈酱,虚拟主播新小微、央小天,虚拟代言人橙络络、翎_Ling等,及至文化领域的国内首个文博虚拟宣推官“文夭夭”、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艾雯雯”等,越来越多的虚拟数字人正在凭“实力”吸粉。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虚拟人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带动周边市场规模达645.6亿元;2021年,这两项数据分别增至62.2亿元和1074.9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480.6亿元和6402.7亿元。

          文化和旅游领域由于自然和历史文化元素众多,虚拟数字人可以利用科技优势带来的互动性和智能性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通过多媒体手段娓娓道来,为文博展馆、旅游景区的游客提供导览、陪同、科普解答等全方位的数字服务,实现对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创新推广,吸引年轻人的好奇与关注。随着技术的发展,虚拟数字人不仅形象愈加美好逼真,经过“学习”后,交流自然亲切、沟通多维有效、场景适应性强,越来越满足游客、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

          在AI+5G的加持下,数字人的蓬勃发展才拉开序幕,将不断走进现实生活。可以预见,未来,城市非遗地标拍照、历史名场面打卡、数字资产相应平台售卖、线上直播、代言、线下活动、全息影像等,都将是虚拟数字人参与到大众真实生活的方式,把虚拟环境和实体场景相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交互感,实现多圈层传播。多种多样的数字人以更智慧、更智能的形态走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也将助力构建行业的元宇宙生态。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虚拟数字人也有“翻车”的时候。去年,国风虚拟偶像翎_Ling在社交平台推广国外某品牌口红,给出“滋润不干,是温柔的珊瑚色调,有点草莓的感觉,清爽的夏季推荐,适合今天出门踏青”的评价。不少网友感觉自己被糊弄了,“虚拟偶像的体验感不可信,并且翎_Ling的人设是热爱国风文化,却给外国产品推广”。

          这一前车之鉴也敲响警钟:虚拟数字人作为新媒介角色,具有“人”的形象,“人”的性格、行为特征,以及类“人”的互动能力,也担任着信息制造、传递的责任。物理上的虚拟,绝不等于信息的虚假和责任的虚无。尽管虚拟数字人具有可编辑性的特点,可以被打造成承载观众、游客等用户群体美好愿望的形象,但同时虚拟数字人的言行也应遵守现实世界的法则、符合自身的人设,尤其是涉及商业代言的情况下,更应坚守真实、真诚的原则。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0(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