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元: 从生活的泉水中酿造精神的甜蜜

        作者:王炜2022-05-23 07:4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古元肖像(版画) 王炜

            (2/2)秧歌舞(版画) 1944年 古元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古元,一个来自南国的中学生,19岁只身来到黄土高原——陕北延安,从此,他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新兴木刻“延安学派”的杰出代表。  

          古元的艺术扎根于人民生活,他在那方寸大小的木板上将陕北人刻画得出神入化,那憨厚、善良的农民形象在他的刻刀下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他的作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只有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和真情实感。古元堪称陕北人民生活的第一抒情歌手,正像盛开在陕北山野中的山丹丹花,散发出红艳艳的光辉和阵阵幽香。

          古元善于在人民生活中发现独特的审美情趣,当他发现人民群众喜欢“窗花”中的“牛”“羊”等家畜,他就创作了《牛群》《羊群》《铡草》《家园》,并分送给乡亲们。当他刻出第一幅《离婚诉》后,老乡们提出了尖锐的意见:“为啥脸孔一片黑一片白?为啥脸上长了那么多黑道道?”乡亲们看不惯西方黑白木刻语言的“阴阳脸”刻法。古元很快重新刻出简约、明快、单线条的第二幅《离婚诉》,这才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从此,古元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连续创作出《哥哥的假期》《减租会》《人民的刘志丹》《逃亡地主又归来》等一批经典作品。

          1942年,全国木刻展在重庆展出时,徐悲鸿看到古元的木刻《铡草》后,惊呼古元是“中国艺术界中一卓绝之天才”,并预言古元将在国际艺术竞赛中为国争光,古元时年23岁。古元从不为名而沾沾自喜,他照常不声不响埋头创作,继续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行。

          在古元的作品中,战斗性与抒情性的画面交相辉映。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如《打过长江》《人桥》《欢呼》《赤卫军初捷》等,也有幽雅、恬静的抒情诗,如《运草》《甘蔗园》《江南三月》《枣园灯光》《玉带桥》等。古元在艺术风格上始终保持单纯、朴实、简约、平易近人的特色。

          古元性情温和、敦厚,但内心却很刚毅、坚定。20世纪80年代他在北京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当时正值“新潮”之风刮得猛烈,有人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下:“你的展览我几分钟看完了,老一套,希望你赶快创新”。对此,古元坦然处之,他在“版代会”上直言:“我用自己的劳动一刀一刀刻出来的东西,你怎么会几分钟内就做出这样否定的结论?可见他根本没有看懂我的作品,而我的作品也绝不是给这样一些人创作的。”他坚持走自己的路,从不动摇,但他并不排斥别人走自己的路,他曾说过:“艺术上应各行其道,我不要求别人走我的路,别人也无权要求我和他走一样的路。”古元的自信来自于他坚信艺术只有来自人民生活,才能获得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古元是一位耐得住寂寞、不尚空谈的实干家,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导师,在中央美院版画系,他是第一画室的主任教师,他经常告诫他的学子:“画画并不难,只要拜生活为师……”上世纪70年代,古元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依然对我们学子和颜悦色、关怀备至。他的形象从未因职务改变而改变,他出行从不用公家的小轿车,当别人问他为何不坐小轿车出行时,他回答说:“骑自行车方便,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

          我在《红旗》杂志任美编时,他是一位热情的供稿者,他的《同饮一井水》《回忆延安》《夜访——为纪念鲁迅先生一百周年而作》都是特意为《红旗》杂志创作的木刻作品。我至今仍保存着他赠与我的《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丘陵》《同饮一井水》《给人们甜蜜》等作品。他在《给人们甜蜜》这幅作品上特意写了一段题词:“愿学蜜蜂的辛勤,从人民生活的泉水中酿造精神的甜蜜。”晚年的古元在《骆驼赞》这幅作品中的题词是:“负重任劳,取之甚少,予之甚多。不管炎寒风旱,总是昂着头,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进。”这就是古元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6(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