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八家博物馆精品齐聚,尽展“齐鲁汉风”

        作者:许晓蕾 通讯员胡田甜2020-06-06 08:10:05 来源:南方都市报

            (1/6)镶宝石铜带钩 山东博物馆藏

            (2/6)错金银铜当卢 山东博物馆藏

            (3/6) 汉“妾(女恶)”玛瑙印章 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4/6)西汉玉枕

            (5/6)西汉鎏金铜瑟枘 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6/6)鹤踏龟背铜博山炉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在2016年相继举办“大汉楚王与南越王”“中山王与南越王”文物特展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汉代诸侯王系列展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5日起,“齐鲁汉风”展览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展出来自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长清博物馆、章丘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院、巨野博物馆等八家单位收藏的包括临淄大武齐王墓、曲阜九龙山鲁王墓、章丘洛庄吕王墓、巨野红土山昌邑王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等在内的十余座山东汉代诸侯王墓出土精品文物共354件。其中,一级文物45件,二级文物49件,三级文物60余件。据悉,展览展至9月5日。

          本次展览的合作单位之多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历次展览之最,参展文物级别之高,也可谓汇聚山东出土的汉代文物之精华,尽显巍巍齐鲁,浩浩汉风。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本次展览的文物中一窥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而汉文化也体现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多元包容”的主题。

          山东,古称“齐鲁”,直至今日,“鲁”仍是山东省的简称。战国时期“山东”泛指太行山以东或崤函以东地区,随着秦始皇平天下,六合同风,齐鲁之邦也纳入了大一统的版图,秦汉时期的齐鲁与今天山东所辖的范围大体相当。

          作为目前发掘汉代诸侯王墓最多的省份之一,山东已发掘十余座诸侯王陵墓,本次“齐鲁汉风”特展以临淄大武齐王墓、巨野红土山昌邑王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等汉代诸侯王墓出土文物为主,通过“赫赫威仪”“民熙物阜”“黄泉碧落”三部分,勾勒出巍巍齐鲁的雄浑汉风。

          第一展厅“赫赫威仪”总体介绍了汉代的王国与侯国,琳琅的美玉与华贵的车马器既是汉代诸侯王高贵身份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精湛手工业技术的代表。

          汉代的山东诸侯王国林立,齐国、鲁国、吕国、济南国等实力雄厚的诸侯大国均盘踞于此,其中齐国是汉初面积最为广大的诸侯国,昌邑国是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父亲刘髆的封国,巨野红土山汉墓很有可能为第一代昌邑王刘髆之墓。

          第二展厅“民熙物阜”展现了汉代山东发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这里农业进步,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山东是孔孟故里,自古礼乐出于齐鲁。据学者研究,海昏侯墓出土的著名的孔子镜屏,极有可能由刘贺从山东昌邑辗转带到江西南昌。

          第三展厅“黄泉碧落”通过陶俑、兵器、博山炉等随葬品,营造出汉代诸侯王理想中的冥界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观念。在古人心中,墓葬不仅是用来安放死者遗体的空间,而且是供死者灵魂继续“生存”的所在。

          展现仙山盛景和海丝遗风

          山东地区三面环海,港口、渔场、盐场遍布,有着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航海技术显著提升,为人们进一步开拓海洋奠定了基础。据记载,汉武帝曾七次东巡海上,大力开发海洋交通。本次参展的博山炉、银豆等文物,体现了汉代山东开放的海洋文化。

          魏家庄汉墓出土的一件鹤踏龟背铜博山炉描绘了一只仙鹤立在龟背上的形象,造型精巧别致。在古代传说中,蓬莱、瀛洲等仙山由巨龟背负着在海上漂浮,仙鹤则是仙山上常见的灵物。

          1978—1980年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随葬坑1号坑出土一件裂瓣纹银豆,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出土的银盒造型极为相似。裂瓣纹又称蒜头纹,这种纹饰由锤鍱的方法制成,曾流行于古波斯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前224年)的银器上。所以这类裂瓣纹银盒或银豆,通常与海外文化有关。

          为此,这件银豆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瑰宝,更是一名文化的使者,经常作为外交大使出访海外。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在中国馆展出过,而且是当时从山东省抽调的唯一一件文物。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是世界远洋贸易史上的重大事件,山东与岭南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两地为代表的古代海洋文化,至今仍以多元、开放、兼容之姿,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96(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