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精技法 高品位 深意境——有感于中国花鸟画

        作者:李志国2017-09-03 09:41:41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松鹰(纸本水墨) 李志国


          自幼年起我就接触花鸟画,花鸟画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国画题材,有幸出生在书香门第,记事时起就开始关注家里墨竹的中堂和对联。童年时,我家盖新砖房,堂屋门两旁所贴的瓷砖一幅是黄鹤楼题材的山水画,一幅是春意盎然的翠竹图,到中国美术学院读书后才知道,那幅我年少时给我带来无限神往和畅想的翠竹图,竟然是我有幸时常请教的老教授卢坤峰的名作《毛竹丰收》 。


          后来,我逐步了解了齐白石晶莹剔透的墨虾、徐悲鸿豪放奔跃的骏马以及郑板桥优雅冷隽的兰竹……我深深喜欢上了花鸟题材的绘画,对花鸟画的神往从此而起。可以说,我与花鸟画有一种天然的不解之缘,岁月日长,我对其理解也愈加深刻。


          从先人原始部落的图腾式的鸟兽岩画,到早期文明的河洛图书,再到文字之祖甲骨文,花鸟画从来都是与古老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花鸟等题材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花鸟自古以来就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五代时期花鸟画逐渐成熟,出现了黄筌、徐熙两位大家,花鸟画自此高度成熟。宋、元两代,花鸟画创作空前活跃,达到了一个高峰,洋洋大观,各种创作的形式、手法到此时已展现。正是有了如此完善的基础,在接下来的明清及民国才出现为数不少的花鸟画大师,如青藤白阳、林良吕纪、老莲南田,特别是近现代的100多年里,花鸟画大师更占据了中国画的半壁江山,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花鸟画是世界上最有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是中国送给世界绘画的最好礼物。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写意精神的画种,它是艺术家对世界事物真善美的一种高度提炼,并通过具有高度概括和意象性的笔墨表达出来,以形成一种不似似之的中和美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即为齐白石所说的“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所以中国画贵在写意,所谓得意而传神,在绘画的写意性方面,花鸟画可以说是最为突出的代表。原因在于它根植于中国的民族性上,同时也渗透进中国文化的血液里。在古代,农业文明非常发达,人们用花鸟传情,以寄托他们对自然之美、心灵之美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对内心之美、眼中之美的一种哲学式的归纳和投射,因此中国花鸟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被深深地打上写意的烙印。


          随着社会的发展,花鸟画写意的形式也在发展和变化,从王维、苏东坡提倡的以诗入画、诗画一律,到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 、 “以书入画” ,再到赵之谦、吴昌硕的金石入画,中国花鸟画写情尚意的核心精神从根本上却保持着,自白阳、青藤泼墨派以来不断发展,从形式到内容,他们将花鸟画推向了愈来愈具有表现力的阶段,诗情洋溢,笔歌墨舞,笔简而意丰。苏东坡、黄筌、徐熙、赵孟頫、青藤、白阳、石涛、八大、恽南田、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无不是千百年来花鸟画领域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笔简气壮、景短意长,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灵魂所在。


          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中,黄筌和徐熙两位画家形成了富贵和野逸两大画风,从此两大画风既独立又融合,两条主线互为阴阳,时有强弱,此消彼长,正是在这种交替式的发展和相互借鉴甚至排斥中,花鸟画成长出了更多样式的花朵,花鸟画不再是徐、黄两家的天下。苏东坡又即时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高论,看似平淡无常的十个字,中国画的高度和深度至此有了理论指向。接下来赵孟頫以书入画,大倡古意,青藤乱头粗服,神及八荒,八大山人墨泪和写,似道还佛,以扛鼎笔力把花鸟画在技术语言和精神境界上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但花鸟画的发展至此并没有完结,吴昌硕中年半路出家,把金石书法融入到花鸟画的创作中。潘天寿作为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身体力行,为花鸟画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代许多花鸟画家都是在潘天寿教授和其理论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今天,当我们向各个时代的花鸟画大师致敬时,更加感觉到花鸟画的创新和发展之难。最优秀的作品往往是精神上的古意与时代气息的融合,赵孟頫、青藤、八大、潘天寿莫不如是。要创作出优秀作品,重要的是顺应内心,关注时代,做到精技法、高品位、深意境。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