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不懂抽象艺术:试试放下你的惯性思维

        作者:陈涛2016-08-11 15:34:35 来源:北京日报

          不到一个月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接连推出三场抽象艺术展,主角儿无一例外都是西方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举目四望,这座国家重点美术馆内遍地“抽象”。只是,它们正在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太高深,看不懂”“画个圈圈,也叫艺术?”难懂也好,不屑也罢,看似两极对立的观点,皆因为打开方式不对。对待抽象艺术,不妨放下“形似”的心态试试。

          “重游自然之魂 ——米凯勒·乔亚乔费拉的艺术”是其中最近亮相的一个。它包括了大幅绘画、手工雕刻的物品,以及由随机找到的物件拼装而成的雕塑。展厅入口处的作品《来自生命的永恒》取材于艺术家日常收集的木头、鱼化石和昆虫标本,它们普通到让人觉得随处可见,及至感到不以为然:“如此艺术,我也可以。”

          且慢下结论,不妨先了解下创作者的意图:将这些来源于自然的平凡之物加以逻辑组合,让当下的人们与四亿五千万年前的自然产生对话。艺术家试图让它们激发出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很显然,来去匆匆的参观者无心于此,他们只想看出它们到底有多复杂,再依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它们究竟要表达什么。

          相比于人们更为熟悉的具象绘画,炫耀技法的复杂性从来不是抽象艺术的“长项”。相反,抽象艺术比传统艺术更简约,因为它并非高高在上,也不需要作特别的解说。不过,这并不是说,它就更容易为人读懂。

          要理解抽象艺术,得先知晓与它伴随而生的一个词语“深度”。在重视个人表达的年代,“深度”意为非装饰性的,非易识的,艺术家希望通过制作艺术品,将自己的情绪转移到作品里。

          因此,抽象艺术从来就离不开艺术家本人的感性与逻辑。换句话说,就是你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取的那些经验,对于你理解这些作品并无帮助。从这个层面讲,抽象即意味着陌生,抽象艺术是一个陌生人试图向外界传递人们并不了解的他的内心世界。

          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新事物,看不懂再正常不过了。事实上,看懂从来不是艺术尤其是抽象艺术追求的目的,关键是你是否喜欢它,进而愿意去感受它,至于感知到的内容是否与原作者的想法大相径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凝视里,你或许会沉浸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引人思考,发现自我。

          什么时候当我们不再单纯用眼睛去找寻曾经相似的艺术符号,而是用心去解读,距离读懂抽象艺术就又近了一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