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传统器物中研究中国传统造物精神,并融合时代图景与个人体验,探寻中国陶瓷人物雕塑的艺术语言,试图为传统陶瓷艺术的时代创新提供新的可能。
【关键词】陶瓷雕塑;造物;造型语言
启发
找寻中国陶艺的创新之路
陶瓷艺术是中国的文化表征之一,各个时代的陶瓷艺术兼具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艺术特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新时代的热门议题,亦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探寻创作的指引。如何从传统的陶瓷艺术中挖掘新事物?在一次日本考察之行中,笔者找到了可参考的范本。
日本艺术家河井宽次郎的纪念馆维持了工作室20世纪的原貌,木雕、陶艺、竹编品等作品呈现在纪念馆的各个角落。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了解到河井宽次郎的创作历程与思想。河井宽次郎早年研究并仿制中国宋元瓷器,制釉技艺被高度认可。在个展成功举办之后,河井宽次郎停止模仿中国瓷器,开始思考日本本土的陶瓷艺术。他参与日本民艺运动,与柳宗悦、滨田庄司、伯纳德·利奇等人一同收集日本与周边国家的民间工艺品,并从中研究日本的本土文化,最终创作出筒描技法的陶瓷器皿。河井宽次郎的创作思想与技法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滨田庄司、伯纳德·利奇,还启迪了八木一夫等日本现代陶艺大师。
河井宽次郎的演变历程,为日本陶艺从传统过渡到现代搭建了桥梁,也为中国陶艺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之路,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中国的造物精神凝聚于“物”中,笔者试图从“物”中寻找雕塑造型的新语言,探寻“物物而不物于物”的造物哲学。
探索
在传统中感悟陶艺之作
从传统石窟造像的叙事逻辑审视现实生活。作品《心河》的创作灵感来自多次考察重庆大足石刻《牧牛图》的感悟。《牧牛图》共分为12组图,几乎每组图都是一人一牛的图景,大致描绘了牧牛人驯服牛的整个过程,兼具时间性、叙事性和故事性,与连环图画的叙事方式接近。第一组《未牧》中,牛头向左,牧牛人通过缰绳引导,人与牛有冲突,经过《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在第十组《双忘》中,牧牛人已然拿掉缰绳,而牛头向右,静卧一旁。宋代佛学呈现由繁到简的世俗化趋势,因而造像艺术中出现大量世俗生活百态图景,主张“以形象教人”,达到教化大众的目的。因此,《牧牛图》这组石刻的核心在于借牛喻人,牧牛的过程是修心的过程,亦是众生驾驭内心欲望的过程。而牛头由最初的向左转变为最终的向右,不仅是牧牛人驯服过程在动态与时间上的视觉呈现,更体现了大足石刻造像的教化意图。笔者从传统石刻造像中思考现实生活的“牧牛图景”,通过提取现实“牧牛图景”的相关元素,呼应石刻组图《牧牛图》。传统与现代图景之间的实体空间以河流造型衔接,流动的水被视为时间的象征,心河的流动形态则记录了个人成长的蜕变。
借助传统器物造型诠释日常话题。中国农耕文化蕴含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观、万物共生的生命观、四季有时的时间观。笔者通过陶瓷雕塑《锄禾日当午》感悟农耕文化中对生命与时间的哲学观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概括了农耕文化中劳作人民的作息规律,笔者便以西汉《青铜枕》为创作基点,借枕头造型的前后左右四个空间面,再现水稻种植的春夏秋冬四季场景。这也是笔者对农耕文化中时间流变的视觉呈现。
衔尾蛇图案在西方文化语境中象征无尽与永生,玉璧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生生不息之意,二者异曲同工。在作品《循环》中,笔者受传统器物启发,借用传统玉璧造型,以蛇为主要元素,将衔尾蛇与玉璧造型抽象化处理后进行融合,以探讨东方与西方对于“生生不息”的艺术表达。这件作品中,笔者还试图通过传统陶瓷的窑变色彩与现代不锈钢的镜面反射效果的碰撞,寻找材料的更多可能性。
以传统手工艺造物。中国古代“材美工巧”的理念要求创作遵循自然物质的天然特质。泥土的质感是陶瓷的本体语言,原始陶器用手捏盘筑型,器皿有手纹、布纹及弦纹等,重在突显泥土本身的质感。高温颜色釉的出现,逐渐模糊泥土本真的天然质感与人工的捏制痕迹。手工痕迹是人类与自然材料对话的客观体现。
在作品《飞鸟系列》中,笔者一度在使用东方还是西方的造型语言中纠结。学院派写实人物的形体结构与陶瓷泥塑语言是冲突的,这迫使笔者花费大量时间调整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在作品《朝颜与夕颜》的创作过程中,笔者通过对比宋元陶瓷观音像与明清以后的陶瓷人物造像,找到了将中国传统造像与陶瓷釉色语言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中国传统造像以流畅的线条与浑圆的形体为特色。陶瓷釉料在高温中流淌,导致釉色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这一材料属性契合中国传统造像语言,有助于加深雕塑的高低纵深空间。在塑造手法方面,笔者偏爱原始陶器的捏塑痕迹,因而加强手与泥的接触痕迹。比如,在作品《谷雨景象》中,笔者试图塑造女性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在造型上强调捏塑手工语言,色彩则来自谷雨时节的自然景象,如米白且厚重的柚子花瓣、淡黄又细长的金银花等。
结语
探索陶瓷人物雕塑艺术的创新,需要在传统造像或器物中追问其制物技术与造物观念。作为艺术创作者,应传承东方造物思想,通过持续认知材料属性,探索造型语言,思考时代之形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景德镇学院校级科研培育类项目“陶瓷工艺创作《飞鸟系列-重塑》”(项目批准号:2024xjkt-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景德镇学院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