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众志成城”具象化了

        作者:祝如2025-11-04 08:39:38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卢征远讲解和平鸽雕塑的设计理念

            (2/2)天安门广场布置方案设计图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凝聚起正义与和平的力量,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共同心声。回顾大会现场,“钢铁长城”造型年号台、“众字形”广场观礼台、和平鸽雕塑、广场两侧的80面红旗等设计,主题鲜明、气势恢宏,为大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安门广场的整体布置与设计如何紧扣大会活动主题?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的创意从上百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以“众志成城”为核心,用艺术化的语言凸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向世界展示中国捍卫和平的大国担当和人民力量。

          在现场可以看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80米的位置,矗立着本次纪念活动最引人注目的标志物之一——“1945—2025”年号台,呼应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整个年号台呈东西对称分布,意象化的长城烽燧作为主视觉形象分列两侧。参与此次年号台设计工作的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马浚诚介绍,年号台经过多轮设计,最后通过14个烽燧和“众”字的意象,共同凝聚成“众志成城”的年号台底座设计。

          在烽燧形象的上方,还有和平鸽雕塑“展翼飞翔”。14只和平鸽体态优雅平和,体型圆润饱满,飞行姿态各异,颜色如同祥云,与年号台的“曙光红”色彩交相辉映。负责和平鸽雕塑设计和创作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卢征远介绍,为完成创作任务,团队做了和平鸽造型艺术化专项研究,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中的鸽子形象和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手法进行分析和借鉴,最终选择了以中国本土鸽子“北京白”为原型,采用“高浮雕+圆雕”逐步变化的艺术手法纯手工打造而成。“和平鸽雕塑经历了36道工序,坚持用传统手工的泥塑雕刻方法,凸显其视觉力量。”卢征远介绍说。

          自高空俯瞰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长安街、广场观礼台、年号台、人民英雄纪念碑自北向南依次排列。80面红旗分列广场两侧。国旗杆到纪念碑铺陈16米宽的红毯。红毯两侧的观礼台布局呈现出三个“人”字,构成一个意象化的“众”字。广场坐席的通道走向都指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种致敬先烈的设计构想。谈到这一构想,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钟山风介绍:“此次设计方案选择‘三人成众’的基本格局。为此我们建了全部坐席的模型,做了全仿真的模拟,坡度大概在15度到20度之间逐渐变化,保证观众在观礼台上有舒适的就坐空间,且能够看到整个阅兵队伍。观礼台还使用了专属色彩,呈现出大国气象。”

          设计的匠心独运也体现在诸多细节之中,例如长城的设计在年号台上以浮雕形式呈现,线条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突出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庄严性。立体铸造的长城纹在阳光下产生流动的光影效果,这种工艺创新源自对传统砖纹的现代转译。每道凹槽深度控制在3至5毫米,既保证远观时的整体气势,又能在近看时呈现细腻的层次变化;和平鸽眼部为内凹处理,这使鸽子的目光在晨光中产生“含泪凝视”的效果,恰如其分地平衡了纪念的沉重与对和平的期许。

          金、红、绿,是天安门广场最引人注目的三个主色调。“这些色彩经过反复调整,并通过合理搭配和渐变手法进行呈现,还有着朗朗上口的名字——‘丰饶金’‘城墙红’‘橄榄绿’。”参与广场布置方案色彩设计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陈慰平介绍,1955年抗战胜利10周年时,国家颁发过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独立自由勋章是绿色和金色,而解放勋章是红色和金色。经过反复调研,设计团队做了全新的设计,丰饶金代表人民生活的富饶土地,寓意“根基在人民”;城墙红代表人民铸就的血肉长城,寓意“血脉在人民”;橄榄绿是国际公认的代表和平的颜色,表达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维护和平、捍卫和平,寓意“力量在人民”,契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

          此外,从曙光红过渡到丰饶金的渐变效果,是设计团队专门为年号台原创的色彩设计。从现场可以看到,最下方绿色的自然花境象征着大地,而在大地之上是缓缓升起、泛着金光的红日,照耀着长城烽火台,托举起两个重要的年份,寓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光明、走向胜利。

          “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希望以艺术语言铭记历史、致敬先烈,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维护世界公平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意志和力量。”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2(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