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唐代仕女俑的艺术特征研究

        作者:兰欣悦 鄢光辉2024-12-24 08:59:25 来源:大河美术报

            三彩捧物女立俑

            【摘  要】唐代仕女俑作为唐朝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仕女俑,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的社会风貌、女性的生活状态以及当时的文化氛围。唐代仕女俑走向世界的过程体现了包容开放的唐朝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互鉴。本文以唐代仕女俑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与发展、造型特征、表现手法以及艺术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探究。

            【关键词】 唐代艺术;仕女俑

            俑的起源与发展

            俑作为一种殉葬品,至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其替代了活人,成为殉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朝是我国陶俑制作的一个高峰时期,出土的秦兵马俑尺寸高大,表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表现出了秦朝士兵英勇善战的精神。与其相比,汉代陶俑的数量、种类、材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尺寸开始变小,以彩绘进行装饰,人物动作简单生动,表情温和恬静。三国时期因统治阶级严禁厚葬,导致陶俑数量减少、做工粗糙。魏晋南北朝时期,厚葬之风开始盛行,陶俑的制作慢慢恢复。这个时期的陶俑参考了当时的石窟雕刻和绘画中的造型,比前朝更加精细,大都造型俊美,身体和头部细节塑造精准,显得更有韵味[1]。隋朝时期的陶俑造型活泼生动,制作工艺有了显著提升,装饰手法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由彩绘转向釉色装饰为主。隋朝工匠在制作陶俑时更加注重细节处理和比例协调,使陶俑更加逼真。到了唐朝,工匠在前代彩绘陶俑的基础上创造了唐三彩。

            唐代仕女俑的造型特征

            ☆初唐时期的仕女俑造型

            初唐时期的仕女俑分为女立俑、女坐俑、乐舞俑、骑马俑等。造型上,初唐时期的仕女俑较为清秀。受魏晋南北朝审美的影响,初唐仕女俑纤长而匀称,头身比例和谐,腰部纤细,给人一种亭亭玉立、清丽脱俗的感觉。同时,初唐仕女俑的面部特征也尤为精致,细目柳眉,樱口微启,展现出一种含蓄而优雅的美。服饰上,初唐时期的仕女俑同样展现了独特的魅力。长裙、褶皱、帔帛等服饰元素被巧妙地运用在仕女俑的塑造上,不仅展现了其华丽的服饰风格,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特征。此外,初唐仕女俑的发型也颇具特色,她们的发髻形式多样,既展现了工匠高超的陶艺技术,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审美追求。

            神态上,初唐时期的仕女俑更是传神生动。她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远望,或轻抚衣裙,或倚窗而立,每一种姿态都透露出不同的情感和气质。这些仕女俑不仅展示了当时女性的日常生活场景,也传递出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社会风貌。这一时期的仕女俑无疑是初唐社会蓬勃朝气、自由开放氛围的真实写照。

            ☆盛唐时期的仕女俑造型

            盛唐时期仕女俑在种类上没有过多的变化,但在装饰手法上,三彩铅釉逐渐成了主流。这些陶俑大多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当时上层阶级妇女的风貌和日常生活状态,从衣着、发饰到身姿,都透露出盛唐时期女性的典雅与华丽。

            人物俑的尺寸在盛唐时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既体现了当时工匠们对大型雕塑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雄伟、壮观的追求。造型上,盛唐人物俑逐渐摆脱了隋朝至初唐时期的古拙残留,变得更加生动写实。盛唐仕女俑往往有着高髻、细颈、削肩,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华贵,其华丽的衣着和时尚的妆饰更是将女性的魅力发挥到极致。盛唐时期仕女俑的造型风格一改初唐时期的清瘦典雅,变得丰腴饱满,显示出了盛唐女子的雍容华贵之感。其五官集中于面部中央,使仕女俑的面容更加立体而生动,凸显了盛唐女子端庄秀丽的气质。

            发式上,女子多佩戴繁复的假髻,这不仅是一种时尚潮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对发式的重视和精心设计,展现了盛唐女子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着装风格上,盛唐时期的仕女俑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自信。袒胸露肩的款式和逐渐加宽的衫袖,都体现了当时女子对身体曲线的自信和展示。这种着装风格彰显了女子的个性与魅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美的认可和欣赏。

            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盛唐时期的陶俑制作达到了巅峰水平。从彩绘到三彩装饰的转变,是装饰手法的进步,也是陶瓷工艺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这种装饰手法的运用,使得仕女俑的色彩更加鲜艳、丰富,也更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多彩生活。

            ☆中晚唐时期的仕女俑造型

            中晚唐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丧葬习俗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使陶俑艺术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与盛唐时期陶俑的盛行相比,中晚唐时期的陶俑数量明显减少,制作质量也大幅下降。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们可能更注重现实的生活需求,而非过去的奢华陪葬。特别是唐三彩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在天宝初年后基本已不见踪迹。那时虽然还有少量的陶俑出土,但人物造型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精致华美。塑造人物的手法越来越纤细繁缛,整体制作十分粗糙,面貌缺乏细微刻画,神情呆滞,缺乏生气[2]。

            中晚唐时期的仕女俑体型虽大,却显得过于臃肿,失去了盛唐时期那种健康而丰盈的美感。她们的姿态中透露出的不再是雍容华贵,而是一种倦怠和萎靡。这种变化,无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从发式上来看,中晚唐时期的仕女俑也经历了明显的变革。盛唐时期的高髻象征着女性的高贵与独立,而到了中晚唐时期,女性则流行起了丛髻、堕马髻和闹扫妆髻等样式。这些发式不仅形式更为简约,且给人一种随意和慵懒的感觉。

            在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导致人们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在仕女俑的形象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从她们的体型、姿态到发式和衣着,都透露出那个时代的萎靡和衰落以及人们的痛苦和无奈。这些仕女俑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气息。

            唐代仕女俑的表现手法

            ☆写实的表现手法

            在初唐时期,仕女俑造型受隋代风格的影响,造型比例虽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在初唐后期已经慢慢有所改变。到了盛唐时期,仕女俑的造型日益丰满,比例准确,五官、服饰、发饰等细节的刻画也写实到位。唐代仕女雕塑不会过于拘束,大部分仕女俑保留着传统女性神韵,虽然胸部袒露,但搭配丝巾后依然可体现古典美感,垂下的宽松裙摆形成了动感纹路,也可烘托出妩媚气质,极具生活韵味。工匠将这些造型与重色点缀相结合,将妇女的奕奕神采展现出来,使得每一件仕女俑都如同真人般栩栩如生,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表现了盛唐时期的恢宏大气[3]。

            工匠们在刻画技法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使仕女俑的艺术风格日益多样化,细节描绘也更为精致入微。初唐时期,匠人对整体造型的精准把握,为盛唐时期的艺术巅峰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了盛唐时期,匠人对仕女俑的细节塑造也力求完美。这种对写实主义的执着追求,孕育了一批艺术瑰宝,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浪漫的表现手法

            唐代仕女俑的造型表现并非简单的摹写。唐代工匠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致力于捕捉和传达人物深层次的精神气质。唐代仕女俑的面部以饱满圆润为主,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唐代对女性美的独特理解,也展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仕女俑的细眉窄目、粉颊朱唇、圆润的面庞、粗颈、削肩、圆柔的手臂、浑厚丰满的身躯,以及她们身着的交领宽袖襦衫、齐胸曳地长裙露出上翘的履尖等[4],都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唐代仕女俑由内至外的浪漫气质、典雅风韵以及当时人们以“环肥”为美的审美追求。可见,唐代仕女俑的浪漫表现手法体现在其独特的造型、绘塑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及对女性内在世界的深入挖掘和刻画上。这种深入人心的刻画,使仕女俑不仅具有外在的美,更有了内在的韵味和浪漫情怀。其打动人心的不只是捏塑技巧,更是精神上的享受。这种共鸣是艺术的“神”和“韵”,让仕女俑成为有生命的艺术珍品。

            ☆夸张的表现手法

            和过去相比,唐代仕女俑在表现手法上实现了升级,从自然写实到夸张表现的变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飞跃,更是艺术观念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反映。匠人根据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标准,巧妙地运用点、线、面等元素,对女性的形体进行概括处理,在放大身体比例的同时注重整体和谐,使仕女俑的形象生动鲜明。匠人在釉色的运用上也极尽夸张之能事,使色彩在火烤之后呈现出诗意盎然的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增强了仕女俑的感染力,使其更加贴近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

            唐代仕女俑的头部比例往往比较大,有时甚至与身体显得不太协调。这是因为工匠往往将夸张的表现形式和细部刻画相结合,突出仕女俑的服饰美和舞姿。这些夸张恰到好处,不仅增强了仕女俑的动感,也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令人感受到人物的活力。在装饰的运用上,唐代仕女俑同样体现了夸张的特点。她们的服饰往往采用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图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各种饰品和配件的添加也使得仕女俑的形象更为华丽、丰富[5]。这种夸张的装饰手法增添了仕女俑的浪漫气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和富庶。匠人在创作过程中,精准把握了写实与夸张的微妙平衡,使作品在呈现实体形态的同时又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浪漫。

            结语

            仕女俑作为陶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陶俑艺术的历史演变而逐渐显现,又随社会的风云变幻而发展。透过唐代仕女俑那别具一格的艺术风姿,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与女性生活的生动画面。唐代是一个女性自我觉醒、自信洋溢的时代,这一宏大的社会背景为仕女俑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沃土。从初期的清瘦典雅之美,到盛世的丰腴华贵之态,再到晚期淡出艺术舞台,唐朝仕女俑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女性的生活风貌。

            参考文献:

            [1]曹爱萍.唐代舞蹈陶俑的审美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2]朱伟.唐代女俑造型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3]马哲.隋唐两京地区侍女俑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4]郭素华.唐代人物陶俑造型艺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李梦丽.西安出土的唐代仕女俑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22.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