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古文化名家辈出,山水画领域更是群星璀璨、群峰相拥。60多年前,傅抱石先生率江苏国画院画家踏上两万三千里写生征程,描绘社会主义建设新山河。而今,公众观览秉承金陵古风的江苏画家薛亮的山水画作品,更能一览新时代的山河壮丽、天澄水碧。一如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言:“那些于毫端流泻而出的巨嶂巍峨、江河奔流、红日照海、清泉映月、鸟鸣花寐,无不蕴涵着画家对河山的热爱、对万物的情怀以及对心境的倾诉。”
11月26日至12月7日,由中国美术馆、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联主办的2024年江苏文艺名家晋京展“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汇聚的105幅作品是薛亮从艺40年艺术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现:其大幅山水气象宏大、意境开阔;其咫尺小幅构思精巧、意味隽永,均表现出浓郁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薛亮以其独到的审美眼光,与山川对话、与天地共鸣,通过对自然物象与传统语言的整合重构,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理念有机融合,创造出当代心象山水的一种新的审美图式,引领公众走进静穆、清逸的“万象山河”。
展览中,《春江碧透》《月光曲》等作品深谙传统青绿山水审美精髓;《江天寂寥》《云泉高致》等作品视野广阔,更在传统“三远”构图之外,充满着奇绝的想象力;而诸如《太行秋红》《秋气染金》《秋山落霞图》《秋山红妆》《湖山秋醉》等充满“秋意”的主题山水创作更显现出薛亮在山水画设色方面的不懈探索。
以青绿山水创作闻名于画坛的薛亮,其笔下的“万象河山”自然是一种“心象山水”:他通过重新建构笔墨语言形态,构筑出非现实的山水时空,从而开拓出一种现代的、全新的审美图式和心灵境界。在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看来,薛亮作品中有着宋元绘画的雄健大气与精细工整,深切地表达了他对传统艺术的怀念和对自然美好的呼唤,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的人文守望和人文关怀。吴为山认为,开合、宏阔的图式,大量反复、排叠、辐射的装饰方法,深沉的墨色与明艳的色彩相互交织,让薛亮的“山河”呈现出变形重构后的新语法与新语境,这就是“心象山水”——让山水画既能保留传统审美意蕴,又可焕发出时代的生机活力。
“我们看到了薛亮先生融会贯通的形式语言、精心营造的视觉图式和幽静深邃的笔墨意境。这是一套颇有新意的山水艺术符号体系,具有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特质,充分展现了他对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和坚守传承,也体现了他对现代审美的敏锐洞察和大胆探索,反映出当代中国画家用现代文明成果激活传统文化基因,从而再造现代文化形态的有益尝试。”马锋辉说。
“在绘画的时空里,万物都是有性格、有情绪的生命。画家、作品、观众之间存在潜在的精神连接,我想通过我的作品,把感受到的祖国山河的壮美精神传递给大家。”薛亮坦言,人生易老,“我还有好多事想做而未实现,很多画想画还没能着笔,我会沿着自己选择的艺术道路走下去:再做一些突破,哪怕一点点的变化,也是值得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