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纸本水墨 74cm×50cm
肖素红的绘画创作有鲜明的个性风格,这是我读她作品时跳在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不过,提起艺术家创作的个性面貌,需要多说几句。个性,现在已成为当前人们品评画家创作的时髦话语,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个性”又往往成为廉价的标签。
这里所谓的前提条件,就是画家个性风格是为了标新立异刻意制作,还是经过艰苦探索,掌握足够的功力和修养,自然流露出来?可惜当前中国画界,画家做风格、做样式的风气盛行。我以为,肖素红作品中显示的独特个性,是她心性、心境的表现,是从她自身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中获得启发逐渐形成的,其中离不开她广阔的国内外艺术视野。一句话,是她艺术功力和修养使然。因此,在她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她真切的感情,看到她执着顽强的艺术追求,而没有丝毫矫饰造作和自我才智的故意卖弄。
这,在当前国内相当浮躁的艺术氛围中,是尤其值得赞许的。
肖素红在多个艺术院校接受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和研修,掌握了娴熟的国画和油画的技能和塑造形体、表现物象结构以及运用笔墨和色彩的技巧。她在西画和中国画的比较中,既看到它们表现语言的差异,更能看到它们之间共同点,她能灵活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强化自己作品语言的表现力。
肖素红主攻国画,她在深入领会和探讨笔墨写意语言的同时,敢于和善于把油画的造型与色彩技巧融合到笔墨之中,大胆发挥绘画的手感性,并使之与媒介的物质感、可触摸性相结合,而又不失传统中国画意象性的审美格调。她的绘画语言从具像写实趋向意象和抽象,也是从民族绘画写意传统与西方抽象绘画中获得的启发。
可贵的是,她的绘画面貌不同于传统的水墨平面化意象和西方的感性或理性抽象,她不是一个纯粹的抽象主义画家,她留恋绘画的写实功夫和物象的体量感、质地感,画面上许多想象和幻象的符号仍然含有某些具像的痕跡和客观物象的暗示,有的画面甚至出现生动的人物形象,但整体画面却呈现出平面空间与立体造型的巧妙结合,与通常我们看到的平面文人画或中西融合体的中国画拉开了距离。
要解释肖素红为什么从具像走向这种意象性抽象的原因,是由于她对绘画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自觉,即对绘画语言现代性的追求。当然,包括中国画在内的现代性道路是广阔的,拥有从多方面拓展的可能性,只要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吸收养分,有深厚传统功力和现代视野,即使运用具像写实语言,仍然会有新的创造可能。只是肖素红感觉到,绘画发展到今天,在写实性叙事功能——“画什么”之外,应该更加解放思想,广开新路,在“怎么画”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绘画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当前中国画界的风气或者过分依赖传统,为笔墨规范所拘束;究其原因,不外乎一味崇拜古人,跪倒在经典大师面前;或者混淆了艺术创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机械地以为艺术是客观表皮真实的反映,忽视发挥包括运用幻觉、错觉、幻想、潜意识在内的主观想象力的“再创造”。这两种倾向都在本质上背离了中国传统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理。肖素红领会的“中得心源”,就是在深刻理解和领会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发内心的真切感情,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达到自娱娱人的目的与提升。
肖素红出生在北方,受到北方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启蒙、熏陶,又在南方接受教育、受到许多影响,这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她独特的生活和艺术经历,使她感觉到有一种不确定的“漂浮感”,她甚至把自己的系列抽象艺术探索命名为“大陆漂移说”。
在我看来,这段经历恰恰是为她生活和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是她艺术中兼有南北绘画元素形成个性风格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说,人群中贵有北人南像或南人北像,兼有两种文化素质的人多成事业。我想艺术创造也不例外。肖素红兼有北派绘画的“实”(如立体造型的实、可触摸感等)和南派绘画笔墨的雅致柔和,融虚与实、力感与美感于一体,语言丰富,耐人寻味,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受到业界的评赞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肖素红的艺术探索不断在前进中,她的勤奋和自信肯定会使她的未来艺术有更大的空间!
(文/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