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2-08-07 15:01:42 来源:东南网
(记者 吴林增 通讯员 吴德祥 黄水林文/图)“叮叮当当”,静谧的巷子里头,金属的敲击声,从远处传来。
声音的制造者,是一个打锡师傅。
假如时光倒流,连城四堡锡器,经常进贡皇宫,令皇家王室,都啧啧称奇。锡器,也是客家嫁女儿必备的嫁妆。在龙岩连城县四堡乡,打锡工艺已经传承500多年。
但如今,客家锡艺正渐渐淡出历史舞台。锡艺的传承者,越来越少。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手艺,现在已纳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超级大壶王 能装200多公斤酒
眼前的打锡师傅已经61岁,黝黑的双手,握着一把打磨刀,正全神贯注打造一个酒壶子。
他叫马恩明,祖上都是锡匠,传到他已经是第六代。他正精心打造一个超级大酒壶,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打造大酒壶。
2003年,他为龙岩首届美食旅游节锻制了一樽能装108公斤米酒的“汀州酒壶王”。该壶王用33公斤纯锡制作,高1.06米、腰围1.76米、底座直径0.38米、腰部直径0.55米、壶口直径0.35米。
酒壶两边雕有龙的吉祥图案、壶盖饰有羊的造型。这樽壶王被珍藏在长汀历史博物馆内,曾由长汀县政府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马阿伯说,这“汀州酒壶王”,在当时算壶王,但是现在,只能屈居老二。前年,他应邀还为别人打造一樽“海西壶王”,能装200多公斤的米酒,也曾被政府送去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而眼前这个“壶王”,是另外一樽,是应北京一家公司打造的。在连城四堡乡,如今,像马阿伯这样的锡匠,已经屈指可数,锡匠铺不过10家。
历史
岳父传女婿 苏州锡艺传四堡
四堡的锡艺,曾经就像客家的米酒一样,闻名遐迩。
说起四堡锡艺,马阿伯说,这门手艺已经传承了500多年,始于宋朝,是祖辈吃饭的行当。
据有关资料记载,宋代,四堡留坑村有位年轻的小伙子,外出经商,娶了一苏州女子为妻,岳父是有名的打锡师。
其女出嫁时,岳父送一堂锡器(酒壶、茶壶、油壶、腊壶、宝鹤壶、暖壶、烛台、油灯)做嫁妆。
这些银光四射、赏心悦目的锡器,带到四堡后,很受村民青睐,一些有钱人家便纷纷来到小伙子家拜托定制。
小伙子经常为村中伯叔、亲戚朋友到苏州购买锡器。后来,他想:何不把这门手艺学到手,自己为父老乡亲做呢?
于是他每到苏州岳父处定购时,就细心观察打锡技艺。但打锡是门独特技艺,传内不传外,可最后岳父还是破例把锡艺传给了这位小伙子。
回乡后,他以打锡为业,并招徒授艺,把这门手艺在家乡传开了。
据悉,历史上的四堡打锡匠遍迹全国各地,据统计清代中叶四堡地区有打锡人达500多人。
辉煌
四堡传统 嫁女必备锡器
四堡锡器的繁荣,与当地客家人的一个习俗分不开。在连城四堡,客家人嫁女儿,是一定要陪嫁锡器的。
马阿伯说,这种习俗,在宋代开了先河,就一直流传下来。锡器作为陪嫁,多则一堂(八件),少则半堂(四件),以前锡器都是传家之宝。
就在上世纪60年代前,很多匠铺的生意还都非常好,不少锡匠都发了家,加上客家人喜欢自酿米酒,常需要锡酒壶,所以,锡器成了当时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这里就出过闻名全国的锡状元吴一龙。他应召入皇宫打制锡皿,打造了一条锡龙能在水中沉浮隐现,恍若真龙戏水,成为流传几百年的美谈。
明清时期,四堡打锡业很发达,90%的农户以打锡为生。他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挑打锡担子走村串户,担子里放着风炉、铁锅、铁锤、铁钳、剪刀、石模、拍板等工具。
谁家锡器损坏、变形,或觉得要重新打制,只要一招呼,锡匠就放下担子开始忙活,到吃饭时间,会有人盛情邀请锡匠到他们家里喝上一两盅客家老酒。
马阿伯说,随着陪嫁品花样越来越丰富,如今,拿锡器当陪嫁的越来越少,有当陪嫁品的也只有半堂。如今的四堡,更没有“锡状元”的称号。
|
-
-
-
-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