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书画蕴五德 仁义礼智信-中国知名书画家吴保忠先生访谈录

        作者:张峰 毕云建2014-12-15 14:31:25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1/4)

            (2/4)

            (3/4)

            (4/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吴保忠,山东德州人,汉族,1971年10月生,笔名诸葛无非,号五馨阁主人。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翰林书画院院士、香港国际华人书法家协会特约客座教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栖香居书画院秘书长、山东省德州市人才发展中心理事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书法篆刻班第八届优秀学员,中国注册高级策划师、高级讲师、自由撰稿人、中国经济日报特约高级顾问。

             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其历史悠久,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次采访让人大开眼界。一见面,吴保忠先生就带我们游览了董子(董仲舒)文化街和东方朔故里。作为中国当代书坛的知名书法家,吴保忠先生长期生活和工作于此,得先贤书法艺术真传,承前启后,独树一帜,可谓历史机缘,上天眷顾。醉心于书法艺术的吴保忠先生,笔名诸葛无非,号五馨阁主人,他是一位国企职工、注册高级策划师、高级讲师、自由撰稿人、德州市人才发展中心的理事长,更是中国当代知名书画家。我们对吴先生的采访,以“书画蕴五德、仁义礼智信”最让人记忆深刻。

             记者:吴保忠先生,您好!听说您幼年家贫、耕读于家,九岁学书,几十年来临池不辍,心追手摹,那就请您先谈谈学习书法艺术的经历吧?

             吴保忠:我出生在德州市武城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先祖是明朝的工部尚书吴中,至今已传二十一世,据说他书画篆刻皆属上乘,观今北京故宫焕知其学。族谱记载到大清结束时,我们家族取得功名的有322人,仅进士及第的就多达97人,可谓辈辈皆有才人出。我的祖父在津门经商之余尤爱书法,在我年幼的心灵中,传承观念使我的血液里有着对书画难以割舍的情怀。这可能是家族大环境对我至深的影响。我九岁开始执笔练书,至今的几十多年里,无论是求学、工作还是工作岗位调动,我都没间断过书法的创作,诚如你们所说“四十多年来临池不辍,心追手摹”。在练书法过程中,我所采用的方法与别人不同,很多人学习书法是从练字开始,临帖临碑,进行整个字的练习。我并非如此,对于一个字,我先是观察它的形态、结构、笔画,把它拆开了,分散成点、横、竖、撇、捺等一个个“部件”,领会其精神,再下笔进行点、线、画的单一练习,练习到一定的阶段,再把这个字“组装”起来练习。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习字方法,我称之为“集笔画临字法”,这样,在我的作品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风格,一个字中就有可能出现其“点”是王铎的,“横”、“竖”是张旭的,“撇”、“捺”是王羲之的。当然,在集先贤名家的风格时,我还要对其长时间的揣摩、改进,进而升华提高,形成自己的风格。

             记者:吴先生,您在书法创作中有着一定的独创性、探索性、借鉴性,由此说到书法的创新,请您谈谈书法的创新性?

             吴保忠:我认为,创新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家艺术观念裂变的过程。只有艺术观念的创新,其艺术作品方有可能实现创新,创新的艺术作品才有可能站在时代的艺术前列,艺术家才能独树一帜。

              关于创新,我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时代需要创新。任何时代的书法艺术都是需要创新的,没有创新,书法就失去了生命,唯其创新艺术才有不竭的生命力。实现创新思维,简而言之,就是“思则变、变则通”。

             第二,历史的高度。因为高度决定成就,历史上书法艺术有过许多的高峰,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有书法艺术的高峰。所以,寻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以往,既容易使自己实现艺术创新的目的,又能避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

             第三,清醒的认识。通过读书、交流、实践、思考,对自己的艺术水平现状有所了解,认清自己,把握自己,寻找突破点。认识自己太难了,可能一辈子都不能认识自己。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所谓的书法家穷其终生所追求的不是自己在创作书法,而是书法在创作控制艺术家。

             第四,准确的把握。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家,必须对未来书法的走向和固守的底线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这样有理想、有追求、有角度、有高度、有冲动,实现创新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但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误区中走出来:

             首先,要从经典中走出来。所谓书法经典,就是指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被人们欣赏、学习、膜拜。经典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取向及社会风尚也会发生变化,书法的审美趋向自然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去学习、研究经典,从中去汲取营养,但也要辩证地去看待、去总结,结合现实,走出经典,要师古而不泥古。在此,我想到李可染大师的一句话:“要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其次,不要被恩师所俘虏。不管通过传统的拜师学艺、讲究师承,还是通过高层次、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高等学院教育,都是师从名家、学者进行学习纵然是件好事,但不要对恩师神化。恩师也是人,是人就有着不足和缺点,不要一股脑儿地都学来使用,要有着存疑的心理,用批判的胆识去传承、创新,否则,自己将来充其量也就是恩师的复制品。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寻门而入,破门而出。同理,我们做人、做事也不能一味模仿别人,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要坚守自己的个性特点、原则,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再次,不要被权威人士所左右。在当今的书坛,一件书法作品是书家本人完成的一次创作,再经过一些评论家赏析、权威人士的指点等二次创作,这样的作品似乎才是一件佳作。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更加突兀权威人士的“权威”,令一些书家心存敬畏,导致其在创作时跟着他人的感觉走,书写着“千人一面,万口一腔”的作品。书法创作上想有创新,就要“任它东南西北风,坚守信念不放松”。

             最后,要淡泊名利。“蝇逐粪而生,人为利而活”,由于书法界自身的动摇,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书法家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开展了一些商业性的书法竞赛,黑幕和炒作打击了一些书法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又不能静心于书法创作,以致于书法佳作越来越少。诸葛亮《诫子书》中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若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若不能平静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关于书法创新的四点理解和书法创新要走出的四个误区,是我多年创作的体会心得。

            记者:吴先生,书法家只是您众多身份之一,您作为一名学者型的国企职员,具有很多高级职称,日常应该非常忙碌,那你是怎么处理工作与书法的关系?

            吴保忠:哈哈!高级策划师、高级讲师、高级营销师等等,仅仅是对我劳动的认可而已。做好本职工作那是理所当然的事,要不就是不务正业了。其他都是我的业余爱好,像书画创作、历史研究等都是我在工作之余,利用别人打牌跳舞的时间来进行。我把它当作一个人的娱乐方式,当然娱乐方式有很多,比如喝酒唱歌要一群人,打牌摸麻将要四个人,下棋要两个人……凑不起人就没法玩。而读书写字是一个人的事,我把它当作是一个人的娱乐,这样可以主动从中享受快乐。我的书房叫五馨阁,寓意书“画蕴五德、仁义礼智信”。也许你们觉得这些和时代有些脱节,但我始终坚持做一个讲原则、有品格的人。仁是孔子所推最高道德标准,儒家的伦理思想。后面的义礼智信,忠孝廉悌是其内容。仁本身就包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做人道德标准。其中孝悌为其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这么说,仁是内核,礼是仁的表现。仁,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仁者爱人的意思。义,公正,合理,礼义廉耻四维之一。礼,礼者体也,也就是说礼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做人的一个根本。智,即智慧。信,即诚信,信誉。忠,即忠心,尽力做好本分之事。孝,孝顺,针对长辈。悌,尊敬兄长,兄弟和睦。廉,为人清廉。忍,即忍耐。我认为没有品德的人是写不好字的。哈哈!有点跑题,扯到孔孟之道上来了!上班工作、下班写字,基本上形成了我每天工作生活的模式。在八小时内将所有工作井井有条地完成,业余时间用来写字读书,做到上班时间绝不写字,写字时间少谈工作。

             记者:书法最高境界是您毕生的追求,是不是可以说书法艺术无止境?

             吴保忠:是的,艺术无止境,追求最为高,书法艺术创作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艺术的顶峰是指艺术发展的最高点,这个最高点不是具象的,没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而言。书法艺术的发展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它定格在历史的某一时期来看,也许能找出其顶峰阶段,从而寻出顶峰时期的人物。但在岁月的长河里来认识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找不到其顶峰的,因为我们虽前见古人,却不识后者。虽知我等书家登不上书法艺术的顶峰,也深知通往艺术之巅的陡峭,但心中的那份信念不能破灭,因为我们追求的、享受的是那份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记者:感谢吴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在采访的最后,您可否谈谈自己书法作品的特点?

             吴保忠:关于我的书法作品,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事,不说也罢!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6(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