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名为《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 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以下简称《典藏·山水》)的艺术盛宴已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隆重揭幕。作为参展嘉宾之一的“浪漫山水”代表画家陈国勇,千里迢迢从西安赶来共襄盛举。和他一起参展的还有另外15位国家画院的同仁,他们均是当前山水画领域各画派的代表性人物,联手带来了超过200幅高水准的山水佳品。能将如此众多的山水大家及其佳作汇聚一堂,堪称是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准的一次艺坛盛会。
因为身体原因,陈国勇老师已经很久没在公众面前露面了。而此次盛会期间,笔者有幸和这位被形容为“笔调奇谲、意境诡异”的艺术大家近距离接触了一把。
真诚地对待艺术
对于自己儿时的生活,陈国勇老师直言不讳:“我就是一个农村孩子,没上学的时候就爱上画画了。那时候很艰苦,没有笔墨啥的,就是用木炭,见啥画啥。”后来上了小学,风靡一时的连环画对他的影响很大。“我很喜欢那些英雄人物和古代的战争场面,所以就爱画这些题材。当时因为没有见过马,结果把马蹄子都画成了牛蹄子,被家人嘲笑了一阵。”说到这儿,陈国勇老师脸上洋溢着童真般的笑容,“那时,我感觉自己生下来就是为了画画一样!”
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陈国勇老师渴望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当时,公社里有几个专门画宣传画的老师,他便主动拜他们为师,学习各种技法,并不断实践和提升。最终,他如愿考上了西安美院,并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山水系的研究生。“我很幸运,我们那一届的山水系只有两个研究生。”在导师“要研究生活,投入大自然”的倡导下,陈国勇老师本着朴实的创作观,认真地去体验祖国山川的壮绝秀美,并将其化作笔下的一幅幅佳作。而“真诚地对待艺术”则成了他的座右铭。
浪漫雄奇自天性
有评论称陈国勇老师的作品“奇、绝、怪”,他笔下的山水永远是“云山雾罩、变化无穷”。对此,陈国勇老师把它归结为巴蜀文化“浪漫、雄奇”的一种表现。“我在‘鬼城’丰都长大,从小便沉浸在蜀文化的精华之中,各种地方艺术都对我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其核心理念——把人、动物以及大自然通过灵魂的沟通结合在一起,给人带来无数梦幻般的遐思。其实,这与西方艺术中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力非常相似,我觉得二者之间是共通的。”
由此不难看出,陈国勇老师作品中热烈饱满的情绪和天才般的表现性,源自于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呈现出来的既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无尽浪漫,也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深层思辨。当然,他在作品中不仅仅只聚焦于家乡的自然风光,各地采风的所见所闻也令他把这种虚实相间的创作方法进一步发扬光大。据说,陈国勇老师喜欢去黄山写生,后来干脆在附近盘下了一所宅子,这样他就可以随时上山了。陈国勇老师还善于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不论是造型园林,还是婉转昆曲,“都有一种怡雅的感觉,很让人心动。”
超越前人敢争先
谈到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陈国勇老师深有感触:“要想不受影响,就要全方位地了解由唐以下、中国文化千年来的发展脉络,一定要‘正本清源’!”在他眼中,问题的根源所在无他——“这不是东西方的问题,而是学习不够的问题。”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厚的积淀,自然就会分辨艺术的本质而非表象,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但学习前人并不是为了因循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地超越前人。“不与古人同,不与今人同,不与自己同,不与生活同。”陈国勇老师数十年如一日,一直秉承着这“四不同”的原则,在创作上屡攀高峰。“我很喜欢与古人比肩。我觉得单从艺术高度上,在某些方面,我甚至比古人高。”陈国勇老师流露出的这份自信,与多年来其在山水画领域的艰辛耕耘不无关系,他的笔墨丹青具备这样的气度,更具备这
样的实力。
如今,陈国勇老师因为身体的关系逐渐回归田园生活,在家乡购置的一大片园子中颐养天年。“我现在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画家了。我把这个园子就当作是一个大的艺术品,在里面养鸡养鸭养鱼养羊,充分享受生活和自然带来的乐趣。”而随着领域和眼界的开阔,他所钟爱的收藏事业也渐入佳境,“我从不考虑它们价值,我只是为了自己艺术品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