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他是“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1935年,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到当时的苏联访问演出,遇到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由于这三个国家的戏剧家都有不同的表演艺术体系,不同的艺术见解,在世界上又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他们三个人这次幸会之后,有人就把他们所代表的三个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推崇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今年恰逢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120周年诞辰,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的同仁们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将今年的年度展览主题定为:梅韵兰华,以示纪念这位中国戏曲大师,同时为了丰富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模式,继去年邀请大家全新创作戏曲人物画的速写特展后,今年的参展作品也采取“戏曲扇画”的形式,短短半年间,得到了近百位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华人艺术家的积极响应,近两百幅精心创作的戏曲扇面构成了本次展览。《梅韵兰华——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扇面画展暨2014中国戏曲人物画年展》由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和朱屺瞻艺术馆联合主办,半壁山房承办,展览还特别邀请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担任本次纪念活动的艺术总顾问,上海广播电视台七彩戏剧频道总监,国家一级导演汪灏先生和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第十一届梅花奖得主梅派传人史依弘女士作为艺术指导,同时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作为指导单位,《上海戏剧》杂志社作为学术支持,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了。
在中国画的发展中,扇面画是一历史悠久的形式。唐代已经时兴,宋元广为流行,明清以来“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灿如繁星”。及至清末民初,扇面画已成为中国画里文人画的一个独特款式在传承发展。历代画家大都喜欢在扇面上寓意寄情,赠友送人留作纪念。扇面画尺幅虽小,但空间无限。还需画家巧妙构图,苦心经营。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得心应手。一幅扇面画佳作,人们审视其半环形的扇面,感觉如同看一张平整的长方形的横幅画一样。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小中见大,笔随意转,咫尺千里,气象万千,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不凡不俗的形象和意境。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从此,梨园就成为了中国戏曲的别称。《世说新语·言语》载:晋代袁宏为东阳守,谢安授以扇赠行,宏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此后,“仁风”也作为扇的雅称,并成为古人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标志。梨园仁风今天通过中国戏剧水墨画这样一种形式来展示,最能体现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蕴含的正能量,成为一簇别具东方趣味的雅洁奇葩。
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创建于2012年的上海市虹口区,近年来,位于虹口区的朱屺瞻艺术馆整合社会有效资源,连续举办“粉墨登场”中国戏画名家名作展等系列画展,推动了中国戏曲人物画的繁荣发展,这两家艺术机构通过举办戏曲人物画年度展览的方式,不断推动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创作和研究,利用中国传统艺术资源大胆创新,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作为呼吁社会艺术机构,一定要大力重视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教育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发展本民族文化艺术。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场融合了中国戏曲,戏曲大师,戏曲水墨,水墨扇画的特别展览,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包含着优秀民族美德的精神元素,不管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都是带着对中国传统,中国戏曲和戏曲大师的强烈感情而来的。《梅韵兰芳——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扇面画展暨2014中国戏曲人物画年展》,将全国近百位戏画艺术家全新创作的近两百幅扇画,在上海市虹口区的朱屺瞻艺术馆和虹桥路龙柏宾馆八号别墅半壁山房同步展出,戏中有扇,扇中也有戏,相信本次戏曲人物画扇面画展,能让观众领会到戏曲、水墨和扇面画三者结合后的独特魅力。
上海市虹口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