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展 人:曾若璇
学术主持:隋丞
生命感悟与青春焦虑——张峰王欣雪的雕塑艺术
隋丞
张峰的雕塑在西方艺术学理上发展同时而又重新审视个人,个性和个人独特艺术创造。他将水墨化的雕塑所体现出的光与影的效果,虚与实的空间,经过再造的过程,如画中画,镜中像,传达出一种奇妙的“间离”效果,对于了解他雕塑作品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观看他的雕塑作品,我们能产生对空间再造的理解,进而发现隐喻的意识。
张峰将当代哲学和中国“水墨观”同时吸入到他的创作中来,中国“水墨”的思维方式和虚实观启发了他的雕塑方法。西方现代雕塑的语言与形式在他的“水墨观”下,体现了极强的写意性,表达了“对生命的切实体验与感悟”。而这一切不仅是海德格尔“观照”内心的图解,是在中国的社会和现实上生发出来的,带有强烈的“中国意识”形成了他个人化的“中国经验”。
《影子》和《千高原》系列实现了作品意象上的转换,使人们的思维从对雕塑主题的观看转变为对艺术的方法、艺术的思维、艺术的审美的重新思考。“虚实相生”从认识方法变为了创作方法,经过作品的表现又成为审美的观念,使德勒兹的哲学有了东方的样貌。这种中国的水墨虚实观在雕塑艺术中运用,成为了张峰雕塑的独特艺术方法,与他的当代艺术实验共同构成了张峰独特的中国经验。
如果说张峰的艺术实践是着眼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强调艺术当代性的表达,起点是艺术史和当代文化现实,那么王欣雪的雕塑艺术更着重于知识女性的内心述说,她的作品就是生命过程的感悟和记录。
在美术史中不同时期对青春与女性的题材有大相径庭的表现。蒙克的青春少女表达充满了人类对青春的恐惧与绝望,体现了心理与现实的不安。而马提斯的青春的少女则表述了人类的平静和平和的状态,没有思想和忧虑只有平静和原始的美感。卡茨的青春少女则呈现出现代社会物质对人的限定,青春在这里无忧无虑呈现了无思的物欲快乐,是对当代生存状态的视觉表达。
王欣雪的雕塑多是青春的女子,靓丽的外表下,总有些忧伤的意象。女子妆扮悦人悦己,本应是这世界美丽的“风景”;但是她们忧伤的意象中还透露出不安与焦虑。透过这些美丽而忧郁的表象可以看到“真实”的内心。
王欣雪的雕塑以知识女性和雕塑家的身份去体验生命过程中的青春女性的内心世界,在青春强烈生命活力和健康的肉体支撑下“美丽”中,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女性更容易体验到容颜和身体的变化。尤其是在这个纷杂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对于身体从少女到成熟女性的变化,从学生到职场女性的职业变化,从单身生活走人家庭生活身份变化,隨著时间的流逝,生理上、心理上和身份都慢慢的在变化,这些个体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凝聚在这一座座雕像里。
王欣雪以她雕塑家敏感和知识女性的认知,透过青春女性的容颜,发掘她们内心的所思,剥离了作为表象的社会性特征,凸显了不安与焦虑的生存状态。惊鸿一瞥却能深深打动我们,人们能在她的作品中发现“自我”,触动心灵。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青春女性“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