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5-12-06 15:00
闫平画大明湖
大明湖是一种传奇式的存在,是古往今来的一个文化镜像。虽然它不像别的名胜景观那样充满了标志性的景致、物象和意蕴,也没有保留一些思接千古穿越时空的景物载体,且如今倒影寒空、飞桥渡远的景象和“历下人家十万户,秋来俱在雁声中”的气息已渐消弭在城市的灰霾和喧嚣中,但正是这样一种累积似的存在,一种被社会、人文紧紧裹挟的自然,一弯在变异的时空中雍然兀立的静水,一种济南人心绪的寄托,在当代艺术家的视野里充满了丰富的意味和表达的可能。闫平选择了画大明湖,以她特殊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画出了大明湖意象深处的节奏冲击和倔犟生命力,诠释了这一汪湖水沉浮变迁的命运和心声,饱满,明快,响亮,富有力度。
闫平画的大明湖,是用色彩书写的绘画情绪。她有一种特殊的观察力,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强调主体性的表达,更注重视像的展开;不过多追求画面的完整性,看似是随意的小画,但每一幅都经过了严肃的推敲,不用强烈的浓重颜色调强调对比,而是用了大量绿色调表现秋天的性格。她把大明湖的柳树、荷花、水草和岸边小景画得鲜活,对湖边景物的处理潇洒随意,色彩对比强烈而轻松。虽是秋深露重,画中景象却有些春意盎然,那平静的灰绿色调,所表现的并不是纯粹的物理色象,而是一种心理色彩。她画出了大明湖的荷花的傲气,画出了柳树的飘逸随性。这批小尺幅的作品,却表现了一种深邃的故土情怀,静水深流,恣肆奔放,这是大明湖组画的可贵之处。
闫平对事物的感觉不能仅用美好来概括,她独有的视野和表达充满热情,成为她不可颠覆的风格。从母与子系列开始,她的作品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色彩符号,一种语境,一种关乎性情的象征。她画人物的生存状态,透过这种洞察力,能感受到生命鲜活的存在。她速写式地画出了大明湖的神韵,把大明湖画活了,画面不是传统印象里静态的、旖旎的、唯美的、诗意的存在,而是经过了岁月洗礼、时空变迁,经过了毁与建的演变而仍然质朴、刚健、阳光的再现,充满了鲜活市井景物的情调。如果说中国当代油画家的作品逐渐超越了西方所谓的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的范式而走向自我,中国艺术家也逐渐摆脱固有模式来营造自己的话语体系,那么,闫平的执着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她的典型意义在于此,运用油画这样一种媒介,不是追求所谓后印象主义的衣钵,而是开拓中国艺术家的独特性,创建了色彩书写式的表现方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语言风格。
闫平是我好朋友,她在济南生活了三十年,去北京这么多年后,回来再画济南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往往长期在一个空间里有些东西反而视而不见,离开之后的再回首、再审视、再相遇,其中的心境、情绪和思考是不一样的。从她大明湖组画中能读懂这样的况味,由感而发,在情绪的释放中任情、随意、超脱而又豁达,这种体验的表达和升华很难得。闫平的画里包含对济南记忆的反复沉浸,营造出一种生活的景象。她画的大明湖不仅仅是一种景致,更是风情,有记忆,有思绪,有温度。她不仅在画传统园林的景物,再现畅游逸神的场域,表现一种生动的文化形态,而且找回了景物原点之美。这组画中有故事、有关联、有内在的互应,作品在精神和意念中不断反映生活中的记忆,她画的红房子,在大明湖周围,在老火车站,在经纬路之中,是一种用来沉浸的符号。绘画本身就是生活的具体方式,闫平用这种方式回到观察阐释物象之本。
如今,被一声雁鸣唤醒的济南印象已经远去,大明湖仍然驻留在我们的视觉感应之中。闫平画的大明湖是她纯粹的独白,色彩的力量击破雾霭晨昏,透彻诠释城市文化的生命力。古往今来,济南从龙山文化发端到汉代建城,从明府城到现代商埠,充满历史沧桑和文化底韵,从《鹊华秋色图》、《老残游记》、老舍散文到今天闫平画的大明湖,一座城的文脉也在文学语言与视觉表现中延展。我们期待闫平有更多的作品去描述济南,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小清河,希望她继续画下去。
潘鲁生 乙未小雪 于历山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