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留有余地 ”之美

        作者:核实中..2010-01-15 10:30:45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摘 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实体以外虚空间的分析,说明了在城市设计中“留有余地”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塑造好宜人城市美学空间的科学思考。
          Abstract: After analsying the void space out of the entity space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we can conclusion that space reserv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e scientific ideas on the aesthetic space good for people in the city have been raised.
          Key words:Cities;Space reservation;Spatial aesthetics
            在城市设计中,“留有余地”就是相对于实体之外的虚空间而言。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1]。”美不仅以人们客观社会生活作为它的内容,而且也以生活本身的具体可感性作为它的形式。构成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的外部形体,当其具有某些形式美的特征和规律,就能让人们产生美感。当“余地”被纳入城市环境的统一体时,它的形象的具体表现也就必然成为人们感知、欣赏和评价的对象。如果城市中只有密集的房屋,没有可通行车辆的街道,也没有集会和散步的广场和绿化场地,填满整个城市的都是建筑物,简直就像囚禁人的监狱一样。所以,“留有余地”才能使城市空间灵动富有生气,虚空间和实体的合理配置,是城市美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 公共生活需要的场所
            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在城市的环境中体味着这种公共集体生活的美。每一个人不但喜欢温馨的家庭,同时也要求参与热闹的社会生活。走出家门到公共场所,不论是有目的的出行,如上班、上学、买菜,还是工作之余的散步、体育锻炼,“余地”能容纳各种人群,为市民的户外生活提供场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住在广场附近的一些起早的人匆匆溜达而过,随后是那些通过公园去上班的居民,然后是区外来此工作的,以后是跑腿办事者和带孩子的母亲们,还有不少的购物顾客。……傍晚年轻的朋友们来此游乐,广场上自始至终有些孤身的老人在闲逛”[2]。在公共场所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平淡,但这里确实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地方。
            某些大城市中,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像幽深的峡谷,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一线天”的情景,大部分较低的建筑物都处于阴影区,加上交通拥挤,噪声繁杂,空气污染等,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们会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和压抑。这些状况对于人的精神是有害的,一个人如果无法参与公众活动,只能在狭小的封闭环境中活动,或是由于害怕拥挤和喧闹,尽量将外出活动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必不可少的外出过程,就有可能导致幽闭恐惧症的发生。要防止病态心理的产生,除了应适当扩大生活和工作的内部空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建筑的密度,在整个城市的布局中合理安排空间,要有足够的“余地”。
          二 近似于留白之美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老子曾经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4]。他把黑白交错看成是天地宇宙贯通一切的原则。因此计白当黑的审美辩证法也成为中国艺术创造的重要传统,如在绘画中,十分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和“空白是画”。黄宾虹的一幅《江山图》,画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耸立,中腰下黑压压的山峦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高山浓黑的整体中又间以几座虚淡的屋宇,以山路衬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垫之,令低峦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虚白,水中着一小舟,两隐士端坐其间,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所以黄宾虹说 :“作画如下棋,要善于做活眼……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6]。再如,在文学创作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能使读者展开充分的想象,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的再创造。如司图空《诗品》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成鱼《中国画论•神韵说》中的“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强调的部是言己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的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等[7]。可见 ,在艺术创造和表现中“空白”与有形的物像等内容都是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意境中的规律和宝贵经验。
            从整体上看,如果没有“余地”,把一个城市或者一张图画、一个舞台塞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那么它作为审美对象来看,就显得板实和呆滞。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中说:“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建筑对总体具有特殊的责任,它的真正价值必须在总体或总体有关的范围之内,它必须体现兼收 详蓄的困的建筑相互协调,更重要的是适应人们的活动需求。
            特定的场所会吸引特定的活动和用途,如文化广场不同于商业市场一样,而行为和活动也倾向于发生在适宜的环境中,甚至对环境产生能动作用。所以环境脉络与线索表达的特定意义非常重要。特色化与风格化的环境支持特色化的行为,从而形成更加生动的表象,城市“余地”的合理规划不仅是对生活认识的一种反映,也不仅只是生活环境的需求,同样是我们精神生活展现的舞台。
          五 小结
            “留有余地”之美从古至今都是值得我们珍爱的,在城市设计中,我们应该重视“余地”所发挥的作用,“留有余地”才能使城市空间灵动富有生气,而不会沦为死气沉沉的死城。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凤凰出版出版社.2006
          [3]於贤德.城市美学[M].知识出版社.1998
          [4]马克思.资本论.译文印自朱光潜.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9
          [5]宗白华著.艺境[M].北京:北大出版社,1987:102
          [6]王伯敏.黄宾虹[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34-35
          [7]叶长文.论教学布白的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1999(11)
          [8]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周卡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