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晋祠:中国古代建筑宝库

        作者:核实中..2009-11-10 10:27:26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漫漫历史在这里浓缩了太多的造化神奇,璀璨文化在这里刻下了不尽的如诗印记。这就是曾经的晋祠,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这就是如今的晋祠,苍翠而清幽,古老而秀丽。

            不可替代的珍贵遗存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起源于西周时周成王“剪桐封弟”故事的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周成王的胞弟、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而建的。它是目前仅存的周室帝王家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历史最久远,最具代表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的惟一实例,也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融儒、释、道于一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它记载了山西历史的进程,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这里际山枕水,古木参天,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其殿庙祠宫、楼堂寺庵、亭台轩阁、坊榭院园、斋舍馆庐等各类建筑兼有,且密集精巧;泉泽池沼、桥梁溪围分别造型,皆有其趣;诗词唱和、楹联题咏何止千言,文人骚客之碑碣镌刻更是不可胜数。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历代碑碣425通,题书、挂匾数百幅,还有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雕塑作品100多尊,千年古树20余株。更让人称奇的是,晋祠还是中国北方难得的园林式建筑典范,在这里,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和北方建筑的大气苍茫浑然一体,在浓重的历史氛围伴随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里有珍贵的“古建三宝”

            ——为祭祀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妻、唐叔虞之母邑姜而建的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是晋祠全祠主殿。由于采用减柱法,殿内外无一明柱,整个大殿气势雄伟,开阔明亮。大殿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营造法式》“副阶周匝”的最早惟一实例。殿前檐柱上的8条木雕蟠龙,距今千年,仍鳞甲须髯跃跃欲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绕柱蟠龙。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典范,对于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我国建筑发展史都有极珍贵的价值。

            ——被誉为当代水陆立交桥鼻祖的鱼沼飞梁,造型奇特优美,是中国古代十字形桥梁传世之孤例,也是世界惟一保存完整的古十字形桥。其建筑年代已不可考,但早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飞梁的记载。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沼上架十字飞梁,沼中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桥面东西宽阔,南北下斜如翼,翩翩欲飞。大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原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外观屋顶对称,甚有气势;内视梁架极为特殊,只在四橼木伏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四周无壁,只有直棂栅栏,既像一座稳重的大殿,又如一幢玲珑的凉亭,显得格外利落敞亮。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这里有神奇的“晋祠三绝”

            ——宋塑侍女,即圣母殿内的彩色泥塑,素有“东方维纳斯”之美誉。主像为邑姜,侍从42尊,是人类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中国雕塑史上惟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成为研究我国宋代宫闱生活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尤其是33尊侍女像,“各有各的特殊形象……各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它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是现实主义艺术的伟大成就。更令人叫绝的是,与之遥遥相望的金人台上4尊宋代铁铸武土像充满阳刚之气,与宋塑侍女的阴柔之美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把这种哲学上的对立统一和美学上的平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宋代欧阳修笔下的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树身向南倾欹在撑天柏上,横卧如虬龙,又称卧龙柏。明末清初的傅山大书其旁曰“晋源之柏第一章”,并作《古柏歌》。古柏至今仍然浓阴疏影、铁干苍劲,是晋祠悠久历史的见证。

            ——撷取《诗·鲁颂》中“永锡难老”锦句命名的难老泉,为晋祠风光的精华之一,也是晋水的主要源头。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层岩,通常水温18摄氏度左右。这股水清澈见底,流转千年,曾牵动了多少古代文人的情怀。“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便是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的名句。难老泉和鱼沼泉、善利泉汇成晋水,不仅风景美丽,还灌溉了万顷良田。宋代范仲淹游历晋祠时曾赞美道:“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

            这里还有著名的“晋祠三铭刻”

            千百年来,晋祠以它悠久的历史、精美的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雅士,也招来了历代的帝王将相,留下了诸多氤氲着历史风云和不灭艺术价值的奇文妙语,碑碣铭刻。

            ——矗立于“贞观宝翰”亭内,由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碑文共1203个字,是海内有名的唐碑。公元646年,太宗皇帝东征高丽归来途中,率群臣重游晋祠,遥想当年起兵晋阳、发迹神祠,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亲撰铭文,刻石立碑,留下了这通代表他晚年政治思想主张和绝妙书法的千古名碑。该碑书法飞逸洒脱,骨格雄奇,笔力遒劲,颇具王体特色,全篇四十个“之”字无一雷同。“唐碑”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之先河,被后人誉为继王羲之《兰亭序》之后又一文笔俱佳的行书大作。

            ——在祠区南部奉圣寺的碑廊内陈列着《大方广佛华严经》石刻126幢,是我国石经雕刻史上著名的文物。唐译《华严经》80卷,武则天称帝时,在长安请于阗高僧什刹难陀译成后,由武则天亲自作序,著名诗人宋之问协助经办,吕仙乔等多位书法家刻书上石。它不仅是珍贵的唐代佛教经典,也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留山园内留山亭对面,有一巨型砖砌照壁,为杨二酉行草杰作《柏月山房记》砖刻。该壁高、宽各约七米,字大寸许,笔势圆润流畅,挥洒俊逸,是难得的文物。

            当然,晋祠的古迹佳作还远远不止于此,祠内中轴线上的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楼、鼓楼等建筑结构雄伟,以艺术价值高而著称;祠区北部的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昊天神祠、唐叔虞祠、朝阳洞、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等,则随应地势,以崇楼高阁而取胜;祠区南区的傅山纪念馆、三圣祠、难老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祠、晋溪书院、奉圣禅寺、舍利生生塔、留山园、翰香馆等,更是环境清幽,殿宇辉煌,佛塔肃穆。这些古迹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形成了一个集儒、释、道于一体的综合古代建筑群。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采不尽的灵气,解不完的蕴涵。这里的每一处遗址都讲述了先人的求索,每一幢古建都叠架着精神的渴望,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隽永的智性。晋祠最直观的美,在水,在树,在山,更在浸润于山水之间的名人神韵和传说佳话。祠内一泉一阁几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一草一木也都充溢着美妙的诗情画意。

            ——明末清初大文学家傅山,不仅书、画、诗、文、医皆名震一时,而且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做人品格更是流芳百世。傅山对晋祠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书法、著述,更在于对晋祠操守的提升、品格的趋高。现晋祠内塑有傅山像,建有傅山纪念馆。

            ——文昌宫内的七贤祠,供奉着晋祠乡绅学子崇拜的七位历史人物:豫让、李白、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于谦和王琼。春秋末年,智伯讨伐赵襄子,修渠引晋水以灌晋阳,形成了今天的智伯渠。智伯被赵、魏、韩三家消灭在晋阳城下之后,他的家臣豫让在晋祠以北一里的赤桥下谋刺赵襄子,留下千古侠名。另外六贤中,只有白居易没有来过晋祠,但白居易祖籍太原,他自己一直自认为太原人,李商隐为他作墓志铭时也称他为太原白公,更重要的是,他为晋祠留下了至今仍在传诵的诗作。

            ——将私家别墅建在晋祠的唐代大将尉迟恭,曾跟随李世民征战十余年,也曾箭射齐王李元吉,持槊逼宫。为此他深感杀戮太多,惶恐间多有悔意,于是向高僧智满请教:“割绝他命,敢问还否?”答曰:“将军有悔心,天启之也。”再问:“若斋僧建刹如何?”智满回答道:“一念善心生,获福无涯矣”。于是,尉迟恭将其别墅改建为梵刹,并由唐高祖赐名为奉圣寺。寺内有尉迟恭的挂甲松,至今尚在。

            此外,还有智伯渠里涓涓流淌的三晋由来典故,水母楼里悠悠萦绕的水母娘娘动人传说,其8尊侍女像是中国最早的鱼美人造像,比丹麦哥本哈根的鱼美人足足早了300多年……

          来源:网络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5 queries